越是臨近年底,空氣中就越來越有種躁動不安的氣氛在瀰漫,一部分源自於人們對新年的渴望,也有一部分,來自於某些人心中的偏執。
四合院裡,蘇薇最近來得比較頻繁,因為她知道李亞東將很快離開,倆人日後再想見面,至少短時間內,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她就想趁著這段時間,與李亞東待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一些。
齊家兄弟放了假,主要李亞東打算帶著他們一起去香港,於是便給了他們一個相對較長的假期,讓他們有時間好好陪陪家人。
“你看這種文章幹嘛?百害而無一利。”蘇薇坐在棗樹下的太師椅上,饒有興趣的一份報紙,李亞東來到她身後,順著她的目光望去,不由蹙了蹙眉。
“啊?”蘇薇扭過頭來,不明所以道:“我感覺寫得挺好啊,就事論事的說,咱們國家某些方面確實不太民主,難道追求言論自由,也有錯?”
“追求言論自由固然沒錯,但要小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李亞東沒好氣的回道,然後順勢奪過報紙,直接撕成兩半。
“你”
“好了,你聽我講”
李亞東半蹲下面,安撫著有些小生氣的蘇薇,“你要清楚這些人的真實目的,他們並非單純的追求言論自由,而是在鼓吹全面西化,這完全是在跟黨和國家唱反調,中國是靠社會主義才走到今天這一步,有些方針是不可能改變的,此時國家還處於艱難的發展初期,去鼓吹這樣的東西,不是純粹添亂嗎?而且,這些東西就是寫給我們這些高等知識份子看的,不信咱倆打個賭,用不了多久,很多大學生就會被教唆著搞抗議、搞示威,被人當成槍來使。”
“才不信!”蘇薇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
李亞東嘆了口氣,“不信,你就等著瞧吧”
他說著,抬頭望向陰沉的天空,伸出手來,感受著空氣中的不安分因素,心想:八六學潮,是快來了。
一九八六年的十二月,至次年一月份,各大高校中爆發了一場“爭民主”的學潮,範圍波及全國。卾省、贛省、魔都、江浙、京城等地,數萬名高校學生出於對言論、結社、新聞自由和公開選舉的訴求,上街遊行,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擾亂交通秩序,和違反社會治安規定的情況。
事情的導火索始於十一月初,原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勵之,和原全國作家協會成員劉賓雁,到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對學生演講,鼓吹****。
隨後,方勵之還在學校競選西市區人大代表的演講會上說:“我認為民主不是從上到下給予的,是靠自己爭取到的。民主只有靠大家的覺悟爭取到才是可靠的,否則得到了會被收回去的”。
在他的影響下,翌日,中國科技大學和合肥部分高校學生便上街遊行,高喊著“爭取民主自由,打倒獨裁”等口號。
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縱觀歷史,你會發現,類似的激進言論、包括崇洋媚外的思想意識,最容易被蠱惑的,永遠都是那些自以為視野開闊、喝過一點洋墨水的高階知識份子。
挺可悲的感覺。
追求自由是人類天性,這一點本沒有錯,但有的時候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得顧全大局,得根據實際情況出發。中國的發展著實不易,社會主義的道路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和骨骸鋪就的,資本主義的道路若能走得通,直接從西方生搬硬套好了,何須像現在一樣摸著石頭過河?
既然沒走這條更容易的路,那就說明它肯定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現在黨和國家帶領著人民走了另外一條路、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這個時候再跑出來挑刺,實屬不智。
社會的本質不同,必然存在著差異化,這一點無可厚非。然而,某些人在享受著社會主義的安定同時,又眼饞著資本主義國家的言論自由,想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