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部的政策規定加起來,一共有三十七條,不算太多,但也絕對不少。
總結起來講的話,不外乎對三個方面作出限制。
第一個就是限制持股比例。
一條“最多持股10%”的規定,徹底封死“某些人”的野心。
第二個則是限制管理模式。
通俗點來說:就是國家雖然放了行,但你不能野著來,從而擾亂整個金融市場的秩序,一切還得向央行看齊。
第三個就是限制服務型別。
既然是一家民營銀行,其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就不能成為“某些”少數人的專有融資工具。
檔案上明確規定:銀行應該向所有符合貸款資質的民營企業敞開大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得隨意拒絕可靠民營企業的貸款。
同時檔案上還規定:銀行的業務範圍必須首先服務於民營企業。
意思就是說,在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之前,銀行不能貿然插手國企與事業單位的貸款。
有意將銀行的性質從根本上,與其他的國有銀行區分開來。
眾人耐著性子將長達十三頁的資料全部看完後,心裡也算有了譜,很多政策規定倒也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看得出來,中央對此確實下了心思。
縱然有些意見,也是沒有用的,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只能全盤接受。
“大家都看完了吧?”
李亞東目光掃視過眾人,見到他們紛紛點頭後,繼續說道:“商業部的政策規定就是如此,換句話講,在不違反這些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其他事情都由我們自己主導。而組建一家銀行是一件極為繁瑣的事情,只靠某一個人來操持,那也是相當累的,我的意思是,別的先不談,首先第一步,我們得先將股權結構確定一下。你們看如何?”
聽他這麼一說後,眾人頓時打起精神,都下意識地挺直腰板。
這無疑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他們就是為此而來。
沒人有意見,大家齊刷刷地望向李亞東,一副聽他號令的模樣。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開始吧。在場包括我在內,一共有56家企業代表,我認為由56名股東控股這家銀行,應該是完全足夠的,沒必要再去找其他人加盟,各位以為呢?”李亞東笑著問。
還以為個毛!
這樣自然最好,所有人都下意識地點頭,這句話簡直說到他們心坎裡去了。
“那好。如果是這樣的話,各位就完全可以將這次會議看成是銀行的第一次股東大會。”李亞東淡笑著說,“在各股東持股的問題上,我有些個人建議,我們畢竟是要建立一家銀行,太小打小鬧肯定不行,所以我認為應該先確定好總基盤,大家再根據自身實力量力而行。你們以為如何?”
“這個主意好!”他的話剛說完,一旁的劉勇好便率先點頭道:“我贊同這個方法,先將整張圓餅畫出來,大家再看看實際的流動資金情況,一人分一塊,資金充裕的就多分點,資金有困難的就少分點,李兄的“量力而行”這四個字說得很好,切不可透支實力,傷了根基,畢竟銀行建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好多人心說“你不贊同才有鬼呢”,不過倒也明白,無論如何最終還是要拿真金白銀的,他的話倒也沒毛病,於是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那麼問題來了。
銀行總基盤要定為多少?
“李總,您的意思是定為多少?”有人望向李亞東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