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來的有點早,他跟著服務員來到鏡月軒後,裡面一個人都沒有,他只好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喝茶。
閒來無事,張偉打量了一下這個包廂的裝修。湘西人家是市裡中高檔飯店,本身就消費不低,鏡月軒則是湘西人家最大的包間,擺放了兩張大桌,能同時滿足二十人就餐,包廂內還配備了自動麻將桌、沙發、茶几、茶海、大尺寸液晶電視和KTV點撥系統,既能滿足品茶會客,也能唱唱歌、打打麻將。單從這些設施來看,包間的最低消費就不少,起碼不是普通家庭能夠消費的,張偉不由暗想,“看來自己這位高中時的班長混得不錯,要不然也不敢把聚會地點安排在這個地方,這一頓飯下去少說也得三四千,加上酒水那就沒數了。”
張偉正瞎琢磨著,包廂的門被人推開,只見三個靚麗的倩影魚貫而入,張偉也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三人似乎沒想到有人來的比自己還早,其中一個見到張偉之後,頓時發出一聲尖叫,抓著身邊的女伴就激動道:“媽呀,是張偉啊,他好帥,比電視上帥多了,我的天吶,張偉怎麼來了?”
張偉揹著突如其來的叫聲弄得有點尷尬,撓了撓頭說道:“馬蘭同學,咱們好像是高中同班同學,今天又是同學聚會,我來很奇怪嗎?”
“不不不,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我是……”馬蘭有點著急,不知道說什麼好,但隨即十分彪悍的說道:“不管了,先抱一個再說,媽呀,老孃高中沒對你下手,太虧了,誰知道你居然會變得這麼帥。”
說話間,馬蘭上前就給了張偉一個擁抱,還露出一臉陶醉的樣子,表現十分誇張,弄得張偉有點不好意思。想當年,在高中的時候,馬蘭是語文課代表,雖然沒有很明顯的歧視過張偉,但跟張偉的交情也僅限於收個作業或傳達個訊息什麼的,哪會有現在這般熱情。
“馬蘭,你矜持點,佔點便宜就得了,你也不怕你們家那口子吃醋啊。”另一個女同學朱潔開玩笑的說了一句。
而另一個女同學則是張曉靜,也是這次聚會的發起者,她也玩笑道:“馬蘭,都說有福同享,你這種吃獨食的行為可要不得,起開起開,該我們倆了。”
馬蘭聽見二女調侃自己也不以為意,雖然放開了張偉,不過隨即又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摟著張偉的胳膊就來了好幾張自拍,然後對張偉說道:“我跟我們單位同事說你是我高中同學,他們還不信,這次我可算是有了證據,我待會兒回家就發給那幫傢伙炫耀一下。”
終於逃出了馬蘭的魔掌,張偉鬆了口氣,但張曉靜卻張開了雙臂,笑道:“老同學,咱們也擁抱一下吧。”
得,這沒法兒拒絕,張偉只好張開雙臂,很禮貌的與張曉靜也擁抱了一下。好巧不巧,就在這時,又有人推門走了進來,這次的人更多,足有七八個,有男有女,張偉與張曉靜擁抱這一幕,立刻就落入了這些人的眼中。
於是乎,新來的女同學們個個要跟張偉擁抱,張偉也皮了,一隻羊是趕,一群羊也是放,索性不分男女的都上前擁抱了一下,然後挨個的進行自拍。這些同學裡不乏有當年瞧不起張偉的,也有歧視張偉是農村的,不過這些事兒張偉也沒打算再放在心裡,比起社會上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同學之間的一些不成熟的衝突,沒必要較真兒,都是年少輕狂
罷了。
隨著時間推移,來的人越來越多,張偉儼然成為本次聚會的主角,大家對明星生活都很好奇,也關心私人問題,張偉能說的就說,不能說的也岔開話題帶過,大家現在都是成年人,也沒有誰不知趣的追問隱私。當然,也有個別逢迎巴結的,不過也不是那麼明顯,畢竟這麼多人在,大家活的就是一張臉面,不至於那麼不堪。
張強與楊巖濤是一起來的,想來應該是張強開車去接了楊巖濤。楊巖濤入獄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也知道其中的因果關係,但當大家看見楊巖濤時,還是讓熱鬧的包廂裡為之一靜。
為了避免楊巖濤覺得尷尬,張偉便要先做出一個姿態,沒想到張曉靜比他的動作還快,沒有絲毫猶豫的上前與張強和楊巖濤分別握手。
張曉靜與楊巖濤握手時,笑顏如花,熱情說道:“楊巖濤,好久不見啊,去年叫你你為什麼不來?”
楊巖濤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異性的熱情,有點不好意思,聲若蚊蠅般道:“家裡有點事兒,對不起啊。”
“這個道歉我接受了,不過今後班裡有什麼組織活動你要積極一點,要不然你回頭有什麼事兒需要幫忙的時候,你可別說找不到組織。”張曉靜仍以當年班長的口氣與楊巖濤對話,絲毫沒有任何的見外。
楊巖濤鄭重點了點頭,說道:“一定。”
高中時期的楊巖濤很陽光,喜愛籃球、足球等運動,為人也很仗義,人緣比張偉不知好多少。此刻有了張曉靜做表率,許多同學也都上前跟楊巖濤寒暄,大家都很有分寸,沒有提起敏感的話語,也沒有說什麼關心的話,而是說一些當年高中生活的趣事,不一會兒張偉就敏銳的發現,楊巖濤的雙眼有些泛紅,在這一刻,楊巖濤又成為了本次聚會的主角。
看見昔日的同學們或多或少的在照顧楊巖濤的感情,一股暖流在張偉的心中湧動,一種名為溫暖的情緒在張偉體內滋生。
都說現在的同學聚會變了質,成為炫富或約PAO的機會,可張偉看到眼前的一幕,卻覺得或許那些人只是遇錯了人。好像華夏自古以來都喜歡傳播一些壞事兒,彷彿談論傳播這種壞事兒能讓人愉悅一樣,看到別人倒黴,那些傳播者和受眾者似乎能透過幸災樂禍與破口大罵能得到莫名的滿足,不然也不會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諺語。
當然,人群總是形形色色,畢竟每個人的三觀和想法都不同,有能坦然接受楊巖濤的,自然也有抗拒他的,這個社會對於坐過牢得的人永遠都不乏有偏見者和排斥者。看到有些人只是簡單的跟楊巖濤打了個招呼,隨後便沒有什麼接觸,對此張偉也不會覺得他們不好,因為這種事兒說不上對錯,只是大家的觀念不同罷了,不必勉強。
這頓飯吃完,已經接近晚上十點,許多人都喝多了,大家便開始各回各家。
張偉則拉住了要離開的楊巖濤和張強,然後把自己準備讓二人加入大方山專案的事兒大概說了一下,二人也沒有猶豫,立刻就答應下來。其實大方山專案到底是咋回事兒,二人根本就不瞭解,之所以答應的這麼爽快,二人都有各自的考慮。楊巖濤是出於對張偉的盲目信任,覺得既然張偉有需要,那自己能為張偉做點什麼他很高興。而張強則是見識過張偉那深不可測的背景,覺得能跟著
張偉做事,出人頭地只是時間問題。
見二人答應的爽快,張偉也很高興,三人約好第二天詳談後,便各自回家。因為時間已經有點晚,也不想被母親嘟囔,張偉打車直接回了村裡,為此還多加了一倍的車費,因為出租司機覺得地方有點偏,不太想去。
回到家,張偉躺在床上,一看手機,微信上有很多未讀訊息,點開一看,有一條是張曉靜發來的資訊,內容很簡單,就是問張偉是否順利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