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算是村裡的能人,年輕的時候跟著一個工程隊幹過,所以瓦工和木工都會點,要說手藝很高,那是誇讚,但給村裡盤個炕做個高低櫃還是不在話下。憑著這門手藝,李建國年輕的時候掙了一點錢,後來趕上好時候,就在鎮上弄了一個傢俱廠,經營一些床、書櫃、桌椅板凳什麼的,偶爾也幫一些品牌工作做代工,自己的傢俱廠只是做一些周邊鄉鎮的生意,靠的就是一個便宜、結實,所以大錢沒有,小錢倒是不斷,日子也過的不錯。
所以李家結婚,辦的也算風光,請來的客人中不僅有鎮裡和村裡的,就連市裡的客人也有,不過這些人對李家來說都算是貴客了,屬於單獨一間教室那種特殊安排人物。本來張偉也可以享受這種單獨安排,可他應急去做了廚師,這種待遇自然就沒了,不過收穫的卻是村裡人對他的改觀。
農村裡藏不住事兒,昨晚發生的一切,一上午光景,村裡人就全知道了,原本張偉拉來十億投資(李娟怕給兒子招惹是非,專門這麼說的),承攬了大方山爛尾工程就讓他成為了村裡名聲響噹噹的人物,經過昨晚的事兒,張偉提升的就是威望。這不,他一早來到做飯地方時,那些幫廚的大媽們都把自家自覺俊俏的適婚年紀的小姑娘都帶在了身邊,就希望能讓張偉瞧上兩眼,甚至有些腦子靈活的人把自己男性晚輩也打發來幫廚,就希望能給張偉留個好印象,說不準將來就能與張偉攀上交情,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對此,張偉頗為無語,但又不得不與這些同齡的男男女女們打招呼。
新郎李鑫去接親了,張偉開始忙活,洗涮、備菜什麼的有大媽們操持,張偉只負責掌勺和出菜即可。
今天不比昨晚,昨天只需要做十八道菜出來,而今天保底計算就是三十桌,如果來的人多,四十桌都有可能,所以一大早就要開始把冷盤先擺盤放好,等到婚禮舉行完開宴之時,要立刻能每桌上都端上去冷盤。
保底三十桌,一桌冷盤是八道,這就是二百四十道冷盤,一般來說,為了防止出現飯菜不足的情況出現,要另備五桌,這就是二百八十道冷盤。這麼多的菜甭說大多需要分切,就算是隻裝盤都要花費不少的功夫,有些廚師為什麼不接這種婚宴,不是他們做不了,關鍵是沒有類似經驗的而話,一個人弄這些實在太累了。
張偉心無旁騖在後廚分切、調製各種熟食,很快,八個冷盤已經分別裝盤,一盤一盤的擺放在一張長條桌上。冷盤準備完後,外面就傳來了一陣鞭炮聲,聽見動靜的張偉知道,這應該是新娘子到了,算算時間,從新娘子進家門到婚禮完畢,總共是兩個小時。熱菜都已經準備好,梅菜扣肉更是已經上了籠屜,剩下的菜只等婚禮開始時炒就行,現在天氣冷,熱菜炒出來早了,很快就會涼掉,於是張偉便擦了把手,坐到一旁點了根菸休息。
幫廚的年輕人到底體會不到長輩的良苦用心,看見張偉在忙碌也不怎麼說話,便一個個找藉口到前面去看新娘子了,張偉只好跟大媽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過了一會兒,禮炮鳴響,張偉知道這代表著婚禮正式開始,站起身來,開始烹飪熱菜。
婚禮如計劃的那樣按吉時在村小學廣場搭建的臺子上開始,所請的賓客們也大多都已經到位觀禮,大媽們開始有序的將冷盤往準備的餐桌上端,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可惜天公不作美,婚禮剛剛開始不久後,天空開始飄起了雪花,遇見這種情況,婚禮中原本有些
節目被迫取消了,因為實在有點冷。於是在司儀的主持下,讓小兩口談了戀愛史,雙方有一些小互動,拜過了父母親戚,拿到紅包後,小兩口的朋友跟著鬧鬨了幾下,便開始讓賓客轉移到準備好的幾間教室內。
張偉人在廚房,並不知道下雪的事兒,婚禮開始沒多久,婚禮的總管便讓人跑到了廚房,告訴張偉典禮時間壓縮的情況,讓張偉務必保證熱菜的速度。
這個突發情況讓張偉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好在臨時搭建的灶臺夠多,張偉多支起一口大鍋,專門用來回炸的東西,另一口鍋專門用來調汁,這樣提升了不少速度,只是對廚師掌控火候有一定要求,而且也考驗體力。
不過這兩點對張偉來說完全不是事兒,身體綜合具象化資料平均達到三十多的他已經是正常人的三四倍,比一些常年接收體能訓練的人還要強出一大截,這點體能消耗對他來說還不如打一趟“鍛體術”的。至於火候,只要體能和觀察力跟得上,對於擁有精靈族烹飪傳承張偉來說更不是問題。
典禮舉行完,新郎新娘開始挨桌敬酒,熱菜一點都沒耽誤的就一道道的端上來。
李建國正在一間只擺一張桌子的教室內陪客,這間教室內的來客都是貴賓,幾人中有兩位鎮上的幹部,剩下的都是李建國生意上結識的一些大老闆。
這些老闆中有一位名字叫劉彬,這位劉彬有不少產業,最賺錢的應該是兩口煤礦,在他眾多產業中,有一家傢俱廠,生產的傢俱銷往全國各地,在傢俱銷售的旺季,劉彬經常會將一些小訂單甩給李建國代工,算是李建國的大恩主。劉彬此人身家上億,在三門市也是鼎鼎有名的富豪,此人風評很好,性格豪爽,為人仗義,沒有什麼嫌貧愛富或仗勢欺人的做派,要不然也不會參加李建國這個小供貨商兒子的婚禮。
一對新人率先在房間裡敬了酒後離開,李建國便招呼眾人開始動筷子,劉彬也算吃過不少山珍海味的主,對於農村流水席的菜是在提不起什麼胃口,不過出於禮貌,還是夾了一筷子涼拌三絲到碗裡,不料嘗過之後,頓時眼前一亮,接連又嘗試了其它的冷盤,對於燒雞之類買來的熟貨,他沒嚐出什麼特別之處,但經過調製的冷盤他都吃出了不同的味道。
一桌人嘗過了冷盤,一位鎮上的幹部說道:“咦,這冷盤味道不錯啊。”
“嗯,的確,不比御膳仿的菜差。”一位老闆做出了對比。
“你可拉倒吧,我覺得這味道比御膳仿的好多了,就是這燒雞和炸小魚不咋的。”另外一名老闆說道。
劉彬看到眾人開口,放下了筷子,也誇讚道:“老李,你請的這個廚子手藝不錯啊,那兒找的?”
李建國有自己的顧慮,不欲提起張偉,便簡單說道:“就是我們村的人,喜歡吃就多吃點。”
說話間,熱菜也上來了,李建國勸了兩杯酒,幾人有開始吃起了第一道熱菜,仍舊得到了一片讚揚,唯一的瑕疵在於肉本身有點問題,但味道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