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軒的囑託,于謙認真答應了下來。
創造一個百姓安居樂業、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太平盛世,也是他的理想。
“侯爺,您就在金陵看著吧,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嗯,你的品效能力都是值得信任的。”楊軒輕輕嗯了一聲,點點頭。
“還有太子的教育一定不能放鬆。”
“太子是國之儲君,是後繼之君,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這個老師的擔子很重啊!”
楊軒提到了小太子,又和于謙強調了一下。
于謙不是初入官場的菜鳥,宦海沉浮幾十年,說一下就足夠了。
當初推薦于謙當小太子的老師,是希望于謙的優秀品效能影響到小太子,再就是延長於謙的政治生命。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師生情誼在,以後到了小太子的時代,于謙也不會被冷落。
而楊軒,在小太子的教育上,就只是掛了一個名,站臺當個靠山。
因為楊軒喜歡掀桌子,打破規則。
但皇帝卻不能這麼做,後果很嚴重,影響也很深遠,所以不能跟楊軒學。
不然未來小太子繼位,百官下意識就會對其產生警惕、不信任,害怕其動不動就掀桌子。
如此,於大明的發展不利!
而於謙的品性是值得所有人肯定的,他教出來的學生,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最起碼會遵守規則,不會隨意打破規則。
以後繼位,百官也不用擔心再出一個“楊軒式”的皇帝。
聽著楊軒的話,于謙感到壓力山大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
只聽他說:“太子是希望所在,于謙不敢放鬆。”
接著他便將小太子的學習情況等和楊軒說了一遍。
楊軒聽完輕輕頷首,果然,老朱家就沒有笨蛋。
說的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就比如說朱祁鈺沒有他皇兄聰明,但要換個對比物件的話,就會發現,朱祁鈺其實也很聰明,就看從哪個角度去看了。
就像‘我喜歡別人的老婆’和‘我喜歡的人最後成了別人的老婆’講出來意思完全是不一樣的。
這個例子放在這裡可能有些不合適,但意思到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