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一起坐了會,吳雪梅說去弟弟院裡看看,公主以為女兒要給小兒媳交代什麼事,沒有多留意。
大女兒心細,性子柔和,沒出嫁的時候經常帶著薰生,就是出嫁後,也時不時回來看望。
高兆是在那一天被吳雪梅叫過去之後,就讓代秋給萬伯孃捎了口信,說先不要回武成縣,到時有事找她。
路上吳雪梅和高兆並排走著,吳長亮在身後。
吳雪梅邊走邊說府裡的情況,說的也只是園林景物,那裡種的什麼哪條路通往哪裡。
到了馨園,吳長亮說去書房,他也猜到大姐有事,和那天找來師妹的事有關。
進去坐下,上了茶,打發走了下人。
吳雪梅說道:“兆娘,你看明天是否有空?我想見下吳大壯。”
高兆點頭,就聽她又說:“明天你想個辦法讓大壯沐浴換衣,其他的不必多管。”
這是要確認身上有何印記,高兆應道:“好,我會想辦法。”
說完這個吳雪梅才關切問道:“在府裡可還習慣?”
“一切都好,爹孃對我很好。”
“我娘性子有時比較急,要是有啥你多體諒。當年因為薰生的事,我娘操太多的心,現在能見你們成親,我看我娘心情也好了多。只要你和新生過得和美,別說我爹孃,就是我們當哥哥姐姐的,也都能放心下來。”
“多謝大姐,二爺對我很好,能嫁給二爺是我的福氣,我會珍惜。”
吳雪梅一笑,想起當初被高家轟出來的事,調侃一句道:“這回不轟我了吧?”
高兆不好意思,紅了臉,頭一回扭捏著說了句大姐,不知要說什麼了。
吳雪梅不再逗她,接著細細說了些府裡的情況,有些事溫媽媽說過,有些事下人不方便說的方面。
吳家京裡有族親在,但和吳駙馬親戚關係遠不說,吳駙馬輩分高。
吳駙馬除了過節帶兒子去吳家宗族一趟,吳長亮從沒去過。
所以吳駙馬的子女不曾在京裡的宗祠記家譜,而是在福建的宗族。
算起來福建吳家是祖宅,而京裡是分宗。
沒了的建安皇太后孃家是京裡的吳家,為了兒子(也就是現在的皇上)從福建找來這個小從堂弟,就是想和小姑子平武公主湊一對。
那會成宗皇帝寵愛平武公主和慶王爺,特別是平武公主,比慶王爺還受寵,所以還是太子妃的建安皇太后才想了這麼一個方法。
這個小堂弟外貌俊美,人也聰慧,娶了平武公主,做了一輩子吃軟飯的駙馬。
等建安皇太后見了長大後的堂弟,有些後悔,那時平武公主還是傲氣誰也看不上的時候,就算吳駙馬跟在她後面多年,她也是鼻窟窿眼朝上。
建安皇太后問吳駙馬,不願娶平武,那就另擇賢媳。
吳駙馬拒絕,說平武公主很好,他願意。
吳雪梅自然不知老一輩的事,只是給高兆簡單說了下吳家情況,她覺得自己兄弟估計都不知道京裡吳家情況。
又說了太子母族是劉家,劉家祖宅在湖廣,京裡的劉家只有一個劉皇后伯父,原是鴻臚寺左少卿,如今已過世,太子母族靠不上,妻族更指望不上,暗地裡和吳家聯絡的多。
這些是高兆從吳雪梅流露的幾句話裡總結的,吳雪梅還說了句劉家送了個女兒進了東宮,劉皇后和這個侄女倒是相處融洽。
說到這沒說了,高兆明白,那就是劉家女並不得太子喜愛。
吳雪梅能說出的,肯定是很多人知道的,高兆知道里面的彎彎繞繞不止這些。
看來以後得找機會給老太妃請安,那裡才是正確訊息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