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唱曲的花娘,有個彈琴的中年婦人,看穿著打扮,就是專為女眷唱曲的。
沒有媚氣,也沒清冷,出門討飯吃,態度恭敬。
高兆不懂這裡樂曲,玉青瓦和吳迎春隨意點了幾個,琴聲響起,花娘悅耳聲音,嗓子清亮,歌曲也不錯。
聽會曲子,吃點東西,喝著茶,三個豆在床榻上玩,她們聊天。
玉青瓦說她去看過賈姐姐了,可惜今年她沒法出門,又說沒準明年她們三個都得懷孕,也沒法出門。
“真煩人,幹嘛男人不能生孩子,不然你生一個,我生一個,多好,光讓女子生,這個沒帶大,又懷了,又得在家裡待著,等不能生了,也老了,玩不動了。”
吳迎春笑道:“我娘說女子當了祖母脾氣大,那就是生孩子養孩子累的,還有被男人氣的,等孩子大了,能抽出空,才開始發脾氣。”
高兆伸大拇指道:“精闢,說的太對了。”
她眼神看見那拉琴的婦人臉上繃著,面色古怪,估計從沒有聽人這麼說話。
高兆把話引到京裡哪裡有好玩的上面,幾人說起吃喝玩,興高采烈。
唱曲的沒停,聲音小了,當個音樂背景,不妨礙她們你一句我一句,三個豆有媽媽看著在玩積木。
聊了會高兆讓唱曲的停下,要給她們賞錢,誰知唱曲的搖頭不要。
“奴家能為二奶奶唱曲深感榮幸,奴家謝謝二奶奶。”
高兆驚訝,問:“你認識我?感謝我什麼?”
那花娘和彈琴婦人對著高兆深深一禮,說:“奴家在端午那天見過貴府三娘子,奴家替天下五月女感謝大長公主和二奶奶,我們流落花坊的有不少是五月女,不是因為五月女不祥,家中父母也不會丟棄,所以奴家不收賞錢,願意給貴人唱曲。”
高兆憐惜道:“那怎麼行,你是靠此生活,給你是應該,你也不能陷我於不義,白聽曲吧。拿著吧,以後日子會好的。”
何來福家的聽二奶奶的話,多給了賞錢,花娘接過道謝。
玉青瓦讓人把沒開啟的一些點心包起來,給那琴娘,說:“這些拿回去吃吧,是我從十子餑餑買來了,還有黃金糕。”
她也拿出一塊散銀遞過去,花娘見的人多了,聽玉青瓦說話就知是怎麼回事。
上前接過,吳迎春跟著給了點。船靠岸,花娘兩人下了船。
她們又抱著豆在船邊看風景。
這時看見附近有隻船更大,高兆還想是哪個府上的,就聽玉青瓦大喊。
“姐姐,王妃姐姐。”
高兆仔細看那船上的人,同樣三個抱孩子的,其中一個是豫章郡王妃霍英桂。
她聽到聲音,揮手。
兩個船靠近,看清楚另一個是江夏郡王妃賈北石和侯丹若。
高兆心想,成了親就是不一樣,圈子不一樣呀,瞧她們三個,兩個郡王妃一個官家千金官家媳婦,又和賈北石合得來,性子差不多。
而自己,市井長大,和玉青瓦吳迎春更合拍。
“你們也來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