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9章 欲擒故縱

不論在哪裡,訊息靈通的人總能引人重視的。

尤其是能掌握如此重要先機的人,大家頓時鄭重了起來。

這時有人插言道:“我記起來了,怪不得看你有些眼熟,原來那日到何老大人家裡拜訪,一直候在他身邊的那人便是你啊!幸會幸會!”

這何姓書生對那人拱手道:“長者在堂,在下恭聽耳提面命,不敢多言,只是想不到這位朋友記性如何之好,今科定然是榜上有名的。”

那人嘆道:

“在下合肥府朱志文,但願借你吉言吧,只是這一科才子眾多,高手如雲,在下實在不敢僥倖!

對了,何賢弟,何老大人既然透露了要在城南設金玉一條街,你老弟想必有什麼生財門路,可否指點一二,也好讓在下不至於空手而歸,羞於回鄉。”

江南讀書人與別處不同,江南經商蔚然成風,越是大家族生意做得越大,文人科考不成便轉而經商為家族效力的事情不要太多,因而在聚會中談生意基本沒有什麼壓力。

因而這朱志文舉子的話反而引起了眾人的共鳴,畢竟考中了是意外,不中才是正常。

眾人都是目光灼灼地盯著這何姓書生。

何姓書生沉吟了片刻,似是下了好大決心才道:

“倒也是有一條生財之道,其實也很簡單,咱們只需要在朝廷指定的地方先置下地,其後自然財源滾滾,比如現在的江南街,那些手裡有房有地的,誰不富得流油?”

說到江南街,在座諸人沒有不自豪滿滿的,咱們江南人在京城開疆拓土,名聲不是一般的響亮,大大為江南人長了臉,而且今天這集會,雖說是方唐鏡召集,可聽說真正的主人還是咱江南商會啊!

尤其是江南商人在短短數月便把一個一窮二白的街區建設成了京城裡繁花似錦一般的首善之地,聽說光是賣地,就造就了諸多萬兩級,十萬兩級的富豪,簡直就是一個傳奇。

當然,不說江南街,只說那附近的地皮現在還在打著滾的往上翻跟斗啊!

現在朝廷要復刻江南街的成功,另外弄一個金玉街,這妥妥的大商機啊!

會造就多少萬兩級,十萬兩級的富豪?

富貴再三逼人啊這是!

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一個一本萬利的好事就擺在所有人眼前。

一個一輩子未必能遇到第二次的造富神話就擺在所有人面前。

這位何侍郎的侄子又壓低了聲音說道:

“諸位,咱們乃是同鄉,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人知道便罷了,可不敢再往外傳,這等訊息,若是別人搶了先機,咱們可就連湯水都沒得喝了。”

眾人瘋狂點頭,必須的。

不得不說,宮裡傳出皇帝有意中興,朝廷的缺錢的經濟現狀,剷除東廠這些訊號,加上何姓書生的身份,這訊息可以說相當可靠,實錘了!

這等訊息,若說不動心,那裡不可能的。

試想一下,只要買到地,到時隨便轉手倒騰一下,按江南街現在的行情,一下子就是十倍乃至二十倍三十倍的利潤,銀子簡直就跟白撿一般,不要太爽。

說實在話,十年寒窗無人知,一朝登科天下聞,這是在座所有人的夢想。

可雖然說會試比鄉試難度小了一些,畢竟仍舊是要淘汰大多數人的。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還是要灰溜溜地打道回府的。

赴京一趟不容易,現在有機會大賺一筆,無疑是個非常好的安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嘛。

更何況,若是運作得好,不但能狠賺一筆,且能澤被後人,子子孫孫無窮益也。

重要的是,這並不是什麼違法的事,乃是響應朝廷號召,合理合法的發財啊!

朱志文又嘆道:“何賢弟,你說的法子雖好,可不瞞你說,為兄進京赴考,身上帶的銀子已花得七七八八,哪來多餘的銀子購地,可有法子通融?”

朱姓書生的話正正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去,都是差不多這情況。

何姓書生道:“這有何難,諸位家中想必都有田產吧?戶部裡都可以查得到的,你老兄只需抵押一些田產便可貸到大筆錢款,隨便收購兩處宅院,一轉手便十數倍的狂賺,擔心什麼銀子!”

舉人是一個小有資產的團體,大家再怎麼不容易,名下擠擠總能擠出大筆田產來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