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古有道如何憤怒,怒罵管家古云吃裡扒外,勾結外人,且說馬家莊的古家好女婿馬文昭在收到古家管家古云的信後,喜出望外。
他們馬家雖然也是諸城縣的大戶,但是跟古家的實力比起來一直差了點意思。
因為古家一直有一個他們馬家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古家一直在官面上有人。
前明的時候,古家老二古德就是大明衛所的百戶官。到了如今大清,人家又搖身一變成了諸城縣綠營把總了,依然是手握兵權。
就衝這一點,古家一直穩壓諸城縣其他大戶一頭,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馬家。
這其中的原因,在馬文昭看來,就是因為古家手中掌握著那座小鐵礦。
有了這座小鐵礦,古家不僅能夠打造兵器來武裝家丁,而且還能用來交好官府,甚至用這座鐵礦隱隱控制著整個諸城縣的各家大戶。
沒辦法,無論是耕田做工,還是打造兵器,都是離不了鐵的。
上游產業在古家手中,他們這些下游的使用者只能看人家臉色行事。
所以馬文昭一心想要把這古家的這座鐵礦給自己弄到手中。
只要有了這座鐵礦在手,他們馬家就能一躍成為諸城縣的頭號家族。
求娶古家女自然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這是馬文昭的心思太過操切,所以很快就被古家父子給察覺了。古家父子也不是什麼老實良人,自然不會給馬文昭好臉色,甚至還有故意給他點顏色瞧瞧的意思。
雙方差點大動干戈,若非古家女叢中拼命說和,說不定當時就要血濺三尺。
但是從那之後,兩家雖然是姻親,但是卻幾乎沒有往來,跟仇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因為這件事,古家女嫁過去沒兩年也鬱鬱而終了,這兩家就更成了仇人一樣,老死不相往來了。
但是古有道父子卻不知道,馬文昭依然不死心,一直在暗中交好他們的管家古云。
所以這才有了古云給馬文昭寫信求援這一檔子事。
在古云看來,有了這一檔子功勞,將來馬文昭這個古家的姑爺要想平穩地吞下古家,就還得依靠自己這個古家老人。
一個有價值的人,才能獲得他想要的東西。
馬文昭在接到古云的信後,立刻召集了家中莊丁下人大概兩百多人,又從他續絃的妻子徐氏的孃家徐家借了一百多名家丁,以及自己孃舅家劉家也借了一百多家丁,總共湊齊了五百人。
在安頓好家裡之後,馬文昭帶著其弟馬文義,領著五百持刀弄槍的五百手下匆匆向著信陽鎮趕來。
……
古家著一座鐵礦,眼紅的又豈是馬文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