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練兵青峰山

練兵也不能光練武藝,這軍陣也很重要,所以張虎每日在校場擂鼓聚兵,把兵分做十隊,操練陣列,因軍中肉食有限,張虎手中並無多餘錢財,無奈,不敢使士卒過於疲憊。只能多練陣列,兩軍交戰,首重士氣,士氣盛則兵勇,令則行,士氣墮則兵疑,令則亂,號令一致,方可得勝。

軍隊陣列整齊,同進同退,同攻同守,士卒互相依靠,前後皆有照應,則不懼,若陣亂,四面皆敵,或有人向前,或有人向後,向前者,受敵四面圍攻,向後者,衝亂己軍後陣,後軍以為前軍已敗,無心戀戰,爭相退卻。後軍退,則前軍亦退,敵軍驅敗兵繼續往前衝散陣型,雖孫武復生亦不能挽。

說起軍陣這事,張虎在洛陽時,專門問了盧老先生會不會“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什麼的。”盧老先生差點抄起案几上的硯臺砸了過來,黑著臉道:“老夫不會!”張虎心裡瞭然了,那就更不用問有沒有“九曲黃河陣、萬仙大陣了。”。。。。。。張虎問老爺子你會啥?

盧老先生捋了捋鬍子,吭了一聲道:“老夫有八陣,你可願學?”

聽到這裡,張虎趕緊說:“願學,願學,弟子願學!”

開玩笑,八陣啊,咦!八陣圖不是諸葛先生倒騰出來的嗎?盧老先生為什麼會?“不知是哪八陣?”

“此八陣乃孫臏所創,為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八陣也!”

“弟子願聞其詳。”哦,是這個啊,怪我聽錯了,諸葛丞相八成學的也是這個,只是自己玩出了新花樣。

學完八陣,盧老先生又傳了張虎水、火兩陣,補齊了十陣,張虎出洛陽後沿路觀看山河地勢,推演陣法就是在幹這事,只是結合了實際場景,往日在洛陽只是先生出題,張虎解答。

現在新兵初練,簡單點就好,能學會明號令聽指揮就已經很不起了。

張虎令張勇當眾宣讀軍紀,使眾軍牢記,因老卒不多,暫時只宣告擂鼓時只准前進,不準後退,前軍退,中軍斬殺,中軍退,後軍斬殺,鳴金則止,旗舉則起,旗按則伏。另命一屯人馬壓後維持軍紀。

站在校場點將臺上,張虎令魏延揮動號旗,鼓手則根據號旗分別擂鼓、鳴金,旗手也依令舉旗、落旗,十隊屯長都是老卒,看的懂旗號,皆依照命令帶著本屯行事。

又明令賞罰,一人違令,全屯受罰,當日口糧減半,眾軍不敢犯,月餘,各屯皆能遵照號令行事。

令典韋每日輪換帶一屯士卒前往林中狩獵,依照所獲獵物統計戰功,按功績分發物資,各屯皆爭先。

列陣演練時,短兵舉盾在前,長兵在中,弓兵在後,各自依令行事,張虎法紀森嚴,眾卒無人敢犯。

自張虎奉命帶兵進駐青峰山開始,練兵已有兩月多,各屯士卒都已經能看得懂旗鼓的指揮,號令一下,眾軍依令行動,鼓聲一響,一致向前,鼓聲不停,無人敢停。鳴金聲起,依次緩緩後退,相互掩護,嚴禁佇列散亂,各自奔逃。大旗落下,眾人都俯臥在地,不敢亂動,大旗一起,轟然起身。

大陣演練完畢,張虎又下令演練小陣,兩軍對壘自然是大陣先行接戰,同時舉盾牌緩緩接近,遠處用槍扎,近身則刀砍,弓弩手覆蓋射擊壓制對面弓弩手。但是混戰時候,大陣就要散開,張虎令一伍五人,兩刀盾、兩長槍配上一弓弩手。刀盾兵只管護住身後士卒,接近敵人近身搏殺,長槍手在中,緊跟著刀盾兵往前走,遇到敵人只管從盾牌後往前戳,弓弩手負責隨時觀察周圍戰況,通知刀盾手敵情,並且遠處支援。

這魏延跟隨張虎大半年時間,平常不缺肉食,個子竄的極快,十三歲的小子,已有六尺多高的身軀,雙臂能開一石半的硬弓,一口環首刀舞的兩三個新兵都近不的身,除了嘴上還沒長鬍子,已經沒人敢拿他當小孩子看了,畢竟是猛將的胚子,自然不是尋常計程車卒能比的,天資甩張虎這個小殺豬匠不知道多少,若是用遊戲裡面的資料套一下,魏延是15的橙卡成長,張虎頂多就是張白卡7的成長,當年張虎十六歲剛從軍的時候,可沒現在的魏延這麼猛。

張虎能有現在這身武藝,也全靠這六年來勤練不綴得來的,就這,真的論打,近戰搏殺,也就能打四五個普通士卒,弓箭也就那樣,三十步內倒是百發百中,五十步開外,十中七八,八十步外,十矢五不中,簡直就是剛剛及格的武將水準。

就這,還不是指哪射那,所謂的中,是指那麼大個人,指頭射腿也算是中了,反正都是應弦而倒,沒射死也沒關係,戰場上受了傷,基本等於是廢了,大腿上捱上一箭,站都站不穩,跑動,躲閃都不靈便,跟胸口挨一箭區別一點都不大,當場跑不掉,基本都是個死,你看那些武藝高強的將領,亂箭之下,開始都能格擋住箭矢,可是誰能一直那麼高強度的揮刀啊,只要有一個失誤,動作慢一點,都有可能捱上一箭,不管射到身上哪都疼啊,身上一疼,那口勁一卸下去,後面的箭矢一根都攔不住,直接gg,沒得商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虎知道自己這具身體天資有限,他也不怎麼在意,將在謀不在勇,早早的就計劃好走統軍的路線。再說了,看著隨時杵在身後的典黑炭,心裡安穩的很。這典黑炭應該是出山的早了些,還沒遇到天命神器雙鐵戟,沒辦法,只好託大營的鐵匠給他造了一根鑌鐵棍,張虎還給這棍子起了個相當威風的名字,名喚“鑌鐵壓油棍”。這棍子倒是沒碗口那麼粗的像柱子,只是鵝卵那麼粗,就這也不得了了,關、張的兵器杆子也不過就是雞蛋粗,光這粗細都大了好幾圈,一百多斤重,一丈二尺長,棍身遍佈菱形花紋,兩頭各有七寸長的八稜角,賣相相當的霸氣,正對這憨貨的口味,粗、重、結實。呵呵,來日虎牢關下,定要讓那呂奉先嚐嘗這擀麵杖的滋味。

話說為毛老是想揍呂奉先呢?因為實在不喜歡這貨,無他,不齒其為人。別提什麼別人對你不好,丁原、董卓不提了,弒父,沒什麼好說的。既然認了乾爹,乾爹他也是爹,隨隨便便就捅刀子這恐怕不合適吧?要麼你別認,認了就不要悔。大丈夫立於世,憑的是手中刀掌中槍,不是攀龍附鳳!

也別解釋什麼自小生於邊塞與胡人雜居,胡人那邊殺爹霸母很正常,這事咱老祖宗早有定論,“胡入華夏則華夏之,漢入胡則胡之!”既然你著了漢服,習了漢文,遵了漢禮,那就是漢人!若是漢人不守漢禮,習的是胡性,就算說的是漢話也算不得漢人。諸夏從來就不強調血脈,只以人文判定!講究的是同文同種,若是沒有包容兼蓄的氣度,如何屹立世界五千年!

凡是力大者,都適合用錘棍類重兵器,不管你穿沒穿寶甲,一棍子下去都一樣,無非是分個肉丸子還是鐵皮餃子的事。戰陣之上,那是相當好使,正所謂槍挑一條線,棍掃一大片,aoe群傷,造不?一棍子下去,快如閃電,勢若奔雷,躲不掉只能硬擋,輕則虎口震裂,雙臂折斷,重則口吐鮮血,當場殞命。遇刀刀斷,遇槍槍折,所向披靡,一棍子一個小盆友,一打五再也不是夢。這憨貨自得了棍子,愛若至寶,天天琢磨著回平原城找張飛練練手。

喜歡苟在漢末請大家收藏:()苟在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