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囂頓時大震,確實啊,方望繼而冷笑道:”如隴地十餘家豪右降魏,依然能保全鄉黨,累官不失郡縣,而唯獨將軍降魏,又會被如何安置?”
“第五倫雖在手書中口口聲聲說什麼‘若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但以其心胸狹隘,定會令將軍入朝軟禁,自此以後,車不過一乘,騎不過數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如今日,南面稱孤哉?是故眾人皆可降魏,惟將軍不可降倫。”
隗囂赫然起身:“先生此言有理,我決意與第五倫戰到底。”
在嘴上的”隴右民眾安寧“和自己的利益門戶間,隗囂最後還是選擇了後者。
隴人驍勇,喜復仇之風,昔日周原一戰,天水、隴西幾乎家家戶戶都失了父兄兒子,只要稍稍煽動,誇大第五倫軍隊的“殘暴”,便能讓他們為復仇保家而站在隗囂一方。
“但第五倫形勢大成,光靠隴右,恐怕很難與之對抗。”
方望提議道:“臣願走武都去漢中一趟,聽說公孫述親自北巡至南鄭,臣會以唇亡齒寒之理說之,懇請他派蜀兵走秦嶺諸道襲關中,迫使第五倫腹部受敵,不得已而罷徵隴之師。”
臨行之前,方望還不放心,只對隗囂道:”將軍雖有隴山之險,能借地利以一御十,但第五倫並非不知兵,必利用其大軍之勢,分道來攻,彼分,我亦要分,隴右兵少,便容易左支右絀。”
隗囂頷首,送走方望後,也緊急調兵遣將,佈置隴山防務。
隴山就是六盤山,橫亙在隴右與關中之間,南北走向長達千里。
“從東往西打,無非走兩條路,一條是北地到安定的蕭關道。”
這兒又名“回中道”,當初秦始皇稱帝后第一次出巡,前往邊塞,就是在這折了個來回。而漢時匈奴也數次侵犯,烽火邊從蕭關一直延續到甘泉宮。
前年,隗囂的叔父執意東征,就是想將這條路完全控制,但卻功敗垂成,如今魏軍與隴右共享此道,更能從北面的新秦中威脅安定郡城,所以得佈置大軍防禦。
“十六家各出一千人,得兵一萬六千,再徵四千羌胡騎,總計兩萬,由牛邯守備蕭關。”
隴西郡狄道人牛邯是隗囂麾下首席大將,堪當此重任。
“另一條則是隴關道。”
從陳倉西北部,翻越隴山九道坂的“隴關道”,乃是關隴之間的主要幹道,名為幹道,但卻十分險峻,比起蕭關道更加易守。
隗囂道:“本將軍將一萬五千人,親自守備隴關道!”
他站起身來,與在座隴右十六家子弟、將率說道:“隴右是隴右人的山河故土,不該又隴東之人來指手畫腳!”
“第五倫雖輕取幽冀,但隴右與平坦的河北不同,再多的兵力,也要在隴坂低頭!”
隗囂唱起一首沒有載入漢樂府的本地歌謠來。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唱罷這《隴頭歌》,隗囂猛地擊缶,厲聲道:
“就讓魏軍的血,在隴山上流盡吧!”
……
PS:第二章在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