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
飛雪連天,荒丘盡沒。夜晚的雪下得很大,卻仍舊有著點點微亮的光火在移動著。
永和九年的冬天,梁蜀之間一場足以改變整個天下的大戰悄無聲息地湮滅。這極北之域的雪原,卻依舊感受到了楊羨與桓武,大周帝國中兩個最為強大的諸侯之間爭鬥的餘波。
桓武為建上犀騎,再度與景雲修好。桓武為了得到景雲手上掌握的馬種,答應了許多的條件。梁燕兩國互通關市,梁軍甚至在與燕國相鄰的遼西郡邊境,撤走了很大一部分兵力。
永和四年,梁軍伐燕,奪走幽州西部,將景雲趕到了落雁關之東。
燕國建立的根基只有幽州的一部分,雖是較為廣袤的那一部分,可是落雁關以西,幽州大部分膏腴之地,卻是在桓武的手中。
景雲雖然燕國之主,但其實名不副實。自從燕國立國之日,景雲便一直想要拓展生存的空間,獲得喘息之機。
幽州環境特殊,往西面對的是桓武,東南與東海相連,北部則是豐原。
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往北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景雲率領三萬幽寧鐵騎進入遼西時,便已經開始謀劃。
豐原地域十分廣袤,長冬嚴寒,可是資源豐富。六百年前草原帝國崩滅之後,一部分的蠻族便散落在豐原,以部落的形式散居。
為了凝聚大部分力量進行北拓計劃,景雲必須保證燕國的周圍環境穩定。當初將景瓶兒嫁入梁侯府便是有著這樣的考慮。
只是事與願違,因為楊羨的關係。燕國與梁國的關係非但沒有好轉,而且變得相當惡劣。
梁燕之間對峙了兩年,才終於有了好轉的跡象。景雲的時間不多,但是梁燕之間的關係卻是暫時穩固。
也因此,在蜀軍北出散水關,桓武帶著神都梁軍主力奔赴關中的同時,景雲便帶著三萬幽寧鐵騎北上,開始了他的北拓計劃。
無方、見竹、分闔三個本是依附景雲的蠻族部落叛亂被剿滅之後,燕國以北已經沒有幾個大的蠻族勢力可與景雲相抗。
景雲花了兩月的時間,成功在入冬之前,將豐原的南部佔領,同時收納了五萬左右的蠻族人口,將之遷往了燕國。
這是一場相當大的動亂,景雲對於敢於反抗的蠻族,幾乎是零容忍的態度。三萬幽寧鐵騎北出數戰,無有一敗。
不少的蠻族因為懼怕景雲,冒著冬日刺骨的冰寒,向著豐原更寒冷的北部遷徙,只是為了躲避這場戰禍。
呼呼的風在洞外吹拂,彷彿沒有盡頭一般。
山洞之中,微亮的火光頑強的掙扎著,擠滿了蠻族。他們所帶的食物和燃料已經不多,對於柴火用量的控制度甚至已經精確到了一根。
他們必須保證這洞中有著火光,哪怕是那麼微弱。因為一旦火熄,山洞的溫度冷了下來,那麼這裡的蠻族大部分都會凍死。
這場雪很大,阻攔了景雲的兵鋒,也阻緩了他們遷徙的步伐。這裡的蠻族必須熬過這場大雪,才能在風平浪靜之後外出獲得足夠的補給。
篝火微弱,卻是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
一位蠻族的老者坐在洞窟的最深處,始終閉著眼睛。他與這洞中一干目光呆滯的蠻族不同,顯得很是平靜。
哪怕這時不時吹盡山洞之中的冷風也不能讓他懼怕,哪怕是這洞中所有的蠻族隨時都有滅族的危險也不能讓他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