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八章佳人遠思

突厥人走時拖著長長的車隊,塞滿了搶來的財物,隨行還裹脅著數千女子,周軍卻沒有誰敢上前挑戰,只能跟在身後,將突厥人送出境外。

突厥人一退出平高郡,後面安定郡的周軍就將這座城池接管,只是卻只得到一個廢墟,突厥人臨走時不但放了一把火,在走之前還將城牆也拆了,以報復攻城時死在這座城下的數千突厥人。

聽到突厥人退走,楊天不由慶幸自己的運氣,若是這七萬突厥人再進攻普樂郡,普樂郡肯定沒有能力抵擋,好在沙缽略聽到普樂郡有數萬大軍後,特意繞行普樂郡,突厥人一退,玄龍軍恢復了與朝庭的通道,楊天一方面派人向朝庭報捷,一方面派人趕著五千匹戰馬回京。

自從玄龍軍出征後,長安城中的秩序已恢復正常,只是玄龍軍出征後毫無訊息返回,百姓心中還是不免有點忐忑,前線勝利的訊息傳來,頓時朝野振動。

這條訊息卻不免讓人懷疑,隨國公長子,年僅十四歲的驃騎大將軍親率二千人,挺進千里,戰勝突厥二萬大軍,聽起來更象神話,只是突厥人退出平高郡卻是不假,許多人半信半疑起來,數天過後,等到楊天派人趕著五千匹戰馬進京後,這種懷疑才不消而散,人人都在談論著隨國公的長子,大周新的不世英才。

只是民間不免越傳越玄,有說楊天二千人就殺敗了突厥五萬大軍的,有說出敗十萬大軍的,還有人傳這次入侵的突厥人已全軍覆沒,京城的酒樓,茶館每天都在談論著楊天殲滅突厥人的事蹟,真真假假,誰也不能辨,年輕人充滿著對楊天的崇拜,連帶著這些天長安的酒樓,茶館也生意大好。

大柱國元孝矩府內,元清兒正坐在花園,呆呆的看著遠處的圍牆,心中想像著楊天兩次翻牆進入的情景,遺憾的兩次她卻沒有看到,自從楊天率軍出征後,元清兒就不免牽腸掛肚,尤其是久沒有戰報傳到京城,雖然杏兒常安慰她沒有戰報是好事,那就表示姑爺沒有和突厥人交戰,平安無事。

只是元清兒卻不能釋懷,萬一楊天碰到突厥人怎麼辦?他的兵力遠比突厥人少,若是被圍了怎麼辦?只是她是一個足不出戶的少女,縱然心中再急也是無用,只能每天催著杏兒出去打聽有無楊天的訊息,她父親每天回朝,都要被纏上一陣,拐彎抹角的詢問前線的戰報。

元孝矩開始不明白女兒的心事,對於女兒在他每天剛下朝就相迎大感欣慰,女兒總算沒有白養,知道疼父親,等到知道女兒真正關心的是什麼後,才感嘆女大不中留。

“普六茹勇,你現在到底怎樣了?突厥人如此兇殘,你千萬不要和他們硬拼。”元清兒喃喃自語,恨不得楊天突然站在圍牆上。

“小姐,小姐,有姑爺的訊息了。”杏兒飛奔著跑進了花園。

元清兒騰的站了起來,顧不得杏兒姑爺,姑爺的叫:“杏兒,快說,是不是好訊息?”

杏兒喘了一口氣:“當然是好訊息,好的不能再好的好訊息。”又俏皮的吐了一下舌頭:“小姐,我說了,賞什麼給我?”

元清兒揚起手:“死丫頭,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還敢跟我討價還價,再不說,瞧我不擰下你的舌頭。”

杏兒忙將吐著的小香舌收起,將自己的嘴捂住,嗡聲嗡氣的道:“小姐,你要擰下我的舌頭,那我想說也沒得說了。”

元清兒急了,象杏兒撲了過去,伸手擰向杏兒的小嘴,杏兒連忙逃開:“唉喲,小姐,我不敢了,這就說還不行嗎?”

見杏兒逃開,元清兒恨恨的道:“死丫頭,那還不快說。”

杏兒知道適可而止,否則元清兒真個生氣可沒她好果子吃,連忙道:“小姐,外面都在盛傳姑爺帶著二千人,越過被突厥人佔領的平高郡,與突厥數萬大軍交戰在一起,結果把突厥人殺得血流成河,現在突厥人已經逃到邊境去了。”

元清兒聽到楊天與突厥數萬大軍交戰時,嚇得啊了一聲,心都快要跳出來,聽杏兒說完,才鬆了一口氣:“死丫頭,不先說完,差點嚇死我了。”

杏兒白了自家小姐一眼,天地良心,自己可是一口氣說完,中間連停頓一下都沒有,沒想到自己還落得埋怨。

停了一下,元清兒又急忙問道:“那他怎樣了,有沒有受傷?”

“他?”杏兒故作不解:“小姐,哪個他啊?”

“死丫頭,又皮癢了不是。”

杏兒見小姐又要張牙舞爪的過來擰她,連忙道:“小姐,這個我真的不知道,街上只是在傳姑爺大敗突厥,突厥人不但退走了,而且還死了好幾萬,至於其他的,恐怕要等老爺回來再說了。”

元清兒頓時坐臥不安,在園中走來走去,喃喃自語道:“他真傻,怎麼能冒險和突厥幾萬大軍做戰,難道不知別人會擔心嗎?若是受傷了怎麼辦?”

“不行,杏兒,你不是說大街上有很多人在議論嗎,咱們也出府去聽聽?”

杏兒搖頭:“小姐,街頭那些人都是以訛傳訛,反正姑爺是打了大勝仗沒錯,你要等準確的訊息,還是要等老爺下朝。”

“那你到門外去看看老爺有沒有下朝?”

杏兒頓時哭笑不得:“小姐,現在巳時還未過,老爺至少要到申時才會回來。”

元清兒哦了一聲,抬天看了看天色,太陽還未過中天,只得打消了讓杏兒到門外察看的念頭,只是接下來杏兒還是不停的被元清兒差出去打聽街上有沒有更確切的訊息。

對於楊天的大勝,不但長安老百姓聽得象是神話,對突厥人打過交道的大臣們也感覺像神話,只得楊天的奏章不可能作假,否則朝庭一查就清楚,尤其那五千匹突厥良馬很快就要進京,如果造假,哪來的五千匹良馬,許多人忍不住嘀咕,莫非突厥人並非想像中那麼可怕。

楊堅對這個兒子越來越滿意,從楊天請求出徵時起,楊堅就有一種預感,自己這個兒子恐怕會一飛沖天,才答應讓楊天的要求,只是沒想到楊天竟然做得比他想像中還要好,不過,楊天立下如此大功,卻未免和自己韜光養晦的策略不符。讓楊堅有點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