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欲究此事,可召普六茹慧問詢。”
“普六茹三郎是你弟弟,當然會幫你。”
“稟天尊,三郎雖是臣弟,其實歷來與臣不和,前些天正是微臣四十大壽,他們夫婦聯手砸了微臣的鍋灶。僅此一端,天尊當知那普六茹慧決計不肯替微臣隱瞞何事,普六茹三郎之妻順陽公主又是天尊的姑母,更不會隱瞞天尊!”
砸鍋臺,那是民間鄰里吵架有深仇大恨才會如此,沒想到堂堂國丈家也如此,天元皇帝頓時有點幸災樂禍:“普六茹三郎砸你家鍋灶,那你家二弟普六茹二郎呢,他不管嗎。”
“二弟媳看到後哈哈大笑,二弟在旁不言不語,只有五郎要替微臣討公道,不過,微臣還是將五郎攔住了,三弟媳到底是皇家中人,微臣又豈能因一鍋社而計較。”
五郎楊爽是楊堅從小拉址大,這一點皇帝知道,和楊堅要好一點也正常,楊堅的二弟媳是尉遲繁熾的姑母,天元皇帝不由看了看尉遲繁熾一眼,若說普六茹家的關係豈不是和你家也密切,不過,他連兄弟也不團結,那麼親戚之間構成的關係之網更不足恃,昨晚的猜疑頓時煙消雲散:“沒你的事了,愛卿回去吧。”
楊堅卻沒有依言起身,反而重重的嗑首:“臣有罪。”
天元皇帝大訝,自己說了不追究,他反而賴上了,若是說不出什麼呢,說不定本天尊就要再處罰你:“愛卿有何罪?”
“臣教女無方,以至衝犯了天尊,願受天杖之罰!”
天元皇帝被感動了,多麼忠貞的臣子,本天尊可比那高洋強多了:“天杖暫且寄下,卿自回吧。”
楊堅只好起身,自己身上的禍總算躲過去了,只是女兒卻怎麼辦,皇帝並沒有將賜死天元大皇后的旨意撤消,萬一皇后被廢,或被處死,大勢去矣,只是此時要求情,恐怕皇帝再發怒,自己也要搭進去,看來唯有以柔克剛,讓夫人進宮哭訴。
“謝天尊,微臣告退。”
楊堅走後,天元皇帝還發出感嘆:“若不是此次相試,還不知國丈如此忠於本天尊。”
鄭譯在旁連忙道:“天尊,即如此,不如將皇后之罪也赦免。”
天元皇帝此時已無處死皇后之意,只是想到自己問話時楊麗華的反駁,感到自己尊嚴被冒犯,心中依然有氣:“讓她跪著。”
一出宮門,楊堅背上頓時冷汗迭出,走到臺階時差點摔了一跤,旁邊一個衛士連忙將他扶住:“隨公小心。”
楊堅定眼一看,認了出來,正是兒子的那個結拜兄弟長孫晟,連忙道:“長孫郎,趕快到本公家中,讓夫人進宮為皇后求情。”
長孫晟此時已經交班,他之所以沒有走,正是擔心楊堅,聽到楊堅的命令,還是擔憂的問道:“隨公,你沒事吧。”
楊堅此時感覺到手骨筋軟,簡直比打了一仗還累,卻顧不上自己:“我沒事,你快去,否則一耽擱,就悔之晚矣,這是我的隨身佩玉,你帶著做信物,快去,快去。”
長孫晟只好將楊堅放開,接過楊堅的隨身玉佩,自己騎著快馬向隨國公府而去,到了府門,只見府門緊閉,他連忙拍門:“快開門,十萬火急之事。”
大門紋絲不動,倒是旁邊的側門吱訝一聲開啟,露出元胄的身影,長孫晟曾到過隨國公府數次,元胄知道他是大少爺的結拜兄長,連忙招手:“長孫郎,這邊請。”
長孫晟連忙丟掉手上的韁繩,跟隨元胄進府,小門吱訝一聲頓時又閉上,長孫晟一進國公府,頓時大吃一驚,府中已聚集了八九百名家兵,人人都身穿甲冑,手拿弓箭。
對於隨國公家的實力長孫晟頓時又認識了一層,平時整個府包括僕役只有數百人,沒想到短短時間集起這麼多,現在是白天,恐怕隨國公家的實力連二三成都沒有聚集。若是到了晚上,不知會聚起多少人,隨國公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京城肯定又是一片血雨腥風。
見到元胄帶著長孫晟進來,幾名將領模樣的人問道:“他是誰,有沒有問題?”
這麼多人拿著刀箭在一起,無異於形同造反,長孫晟知道若是自己回答的稍一不對,恐怕馬上就會被身旁那些拿著弓箭的軍士射成刺蝟,連忙答道:“我是長孫晟,奉隨國公之命前來報信,快請帶我見夫人。”
得知有隨國公的訊息,這些人雖然心中著急,卻並沒有發問,見元胄點頭,才揮手讓長孫晟進去。
獨孤氏坐在大廳之中,正在吩咐其餘幾名家將:“若隨公出事,你們馬上護送四位公子從地道離開,逃往南朝。”
楊英、楊秀等人意識到今天情景不對,一個個緊繃著臉,聽獨孤氏說完,楊英馬上反對:“娘,我不走,我要和你一起去救父親。”
&no了一下楊英的小臉:“乖,你們還小,記得保留有用之身,以後除非你們兄長找到你們,否則不可輕易露面。”
楊英挺了挺身子:“娘,我已經長大了,哥哥若在,他一定不會走,哥哥能做的事,我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