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五章 道本無名

第169章 道本無名

閱夫子離開了許久,總算回了一封信給姬昱。

說是信,卻是幾卷加長的竹簡,捲起來有小腿粗細,其中又分不同的分卷,所寫必然是長篇大論。

開啟一看果不其然,密密麻麻的小字讓人看一眼就只覺頭疼。

過多的內容就不予說明,只能知道信中高度讚揚了姬昱的心學,並正面評價了其對後世的潛在價值,還有來自各界人士的看法,他勸解姬昱,既然走了這樣的道路,就要以此為重,不能夠犯錯,也不能留有任何的私心。

此信之中大半部分都是表達了對於姬昱的擔憂,認為他不應該這麼快就提出學說建立自己的門閥,他的本意是培養讀書人讓其受到他們的控制以此慢慢站穩腳跟,可沒想到姬昱在他走後二話不說,反手就是建立了心學。

此法有利有弊,一者能夠以教化之道滲透這個世道,行至深處也能改天換地,甚至行文王之道教化天下。可此法也有弊端,他要想清楚什麼是學術,什麼是政事,不能因政事而夾帶私貨摻和在學術之中,也不能以學術為由議論政事。

學和政,是兩個主體,可以相互關聯可也不能關聯,他現在只是一個以學長姿態的傳道者,除此之外不要過多的去展揚自我的價值。這是不能越界的,就算晉國讓他擔任官職也要想辦法推辭。

現在的文化是禮樂制度,國家的由國家的宗伯擔任,而他所推行的學術是不適於舊制的,除非他回到洛邑,不然不能隨意應許做官。

除此之外,閱夫子在其中列有數十條需要防備的事項,讓姬昱看了都忍不住嘆息。

閱夫子這是比他的母親還能叨叨。

其中的道理在他明悟心學之後也多有思考,不用閱夫子的提醒就能夠知道其中大多道理,可看著這些提醒,他感受到了許久未曾的感動。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比感情更珍貴的東西,人的思想起始也是因為有了感情的存在。

就以姬昱所探求的心理為例,其中主觀的能動性也大多來源於感情,因為有了感情,人才會有善惡之分,有好感為善,厭惡為惡。

隨著物質的發展,感情也有了劃分,人之七情是每個人所帶有的感情,這是建立人類秩序的重要基石。

姬昱不自覺的陷入沉思,自從到了一定境界之後,他在一顰一笑之中都能夠察覺到其中的哲理。

思考太多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沒人能夠告訴他。

他所思考的是真理還是片面的個人己見?

他思考得越是深入,就會越發覺得他所思考的不一定是對的,有時候也能從另一角度探究出不同的哲理。

這是不是在說明真理的對立性和正確性?

姬昱的心學建立在行為事物之中現象解讀,由此延伸到心靈,此就成了心學。

心學是對已有的事物進行自我的解讀,並不是憑空建立,生活之中的現象造就了心靈中的現象,為此需要有人為之命名。

一切事物都是從無名到有名的狀態。

一開始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火,不知道什麼是衣,可隨著命名就有了規則。

人開始稱呼“火”、稱呼“衣”、稱呼“魚”,世界上的物質一開始都是無名的,只是有了人,人將這些物質命名之後成為了準則,由此也就產生了字的樣式和規則。

無名是自發性的雙螺旋結構法則,就像陰陽之間的關係。

陰和陽都是相互疊加的,一陰一陽彼此相互聯絡、排斥、結合,而後不斷疊加,成為了道,成為了世間的法則。

有名是人對無名的解讀,用此點亮了人類文明的燈火。

“這或許就是老子說的玄妙吧,道可名,亦無名,無名為萬物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

思想是沒有邊界的,一旦開啟了玄妙之門,所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都會化作養料充實人的內心。

無名者,就是無法探究的自然之道。宇宙萬物之間的聯絡,以人類的視角來看,可能窮盡人類一族之力都不能夠將其解讀。

世界太大了,光是地球這樣的存在都不能夠用道理來解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