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二章 詩人在遊蕩

道義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苦、積極奮鬥,朝著陡峭的山壁攀登,才有希望見識到那關輝的頂點。——姬昱

藍天白雲下,盤坐在車廂上的姬昱開始了思考。

人為什麼要分有階級。

這原本是一個哲學上該思考的問題,可是昱只是偶爾一想,就想到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有人太聰明瞭。

聰明的人為了享受,於是就會壟斷知識和財富,讓不聰明的人為他工作、受他指揮。

庶人本來就是愚笨的,沒有開明的智慧,也不懂得什麼道理;連基本的信義也是聽他人所說,要做一個老實守法,遵守規則的人。

而那些人,都是受聰明人指使的奴僕,他們負責愚弄庶人,讓他們乖乖聽話。

一想到這,昱就不禁留下冷汗,他也是聰明人,也在無形之中奴役他人。

世間的規則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改寫的,庶人已經戴上了思想鋼印的頭箍,貴族也不願意將他的權力分享給庶人。

這是階級的必然性。

這個時代看重爵位、能力、道義;道義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爵位是為了區分人的貴賤,而能力則是在兩者之中。

普通人不能追求爵位而又沒有能力,只能退求其次追求道義,這也是為何庶族精英分子都在追求道義的原因。

這還只是一個用道義衡量人的時代,不是在後世那個用金錢衡量的時代。

這個時代還沒有經歷過如同後世一般時刻的精神內耗,可也一樣存在。

而身處低層的庶人有個缺陷,那就是愚笨。

當有清醒人站起來反抗又或擺爛,這樣清醒的行為不會得到理解,會被說為沒有上進心。

農人會在意耕耘播種田地多不多,會不會影響到收成,如果收成不好的話,這一年又怎麼過呢?

春季耕耘時抱怨命運的不公、夏季耨草埋怨太陽的炎熱,秋季收穫議論產量的不如意、冬季又恨自己一年下來不多加努力開墾新田。一復一日,無窮盡也。

上面的貴族誇讚農人的勤勞,讓他們好好幹,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現實告訴姬昱,即使農人再怎麼勤勞,收入上也未必能夠提高,哪怕是種出花來也於事無補。

階級的存在就註定了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想明白了這一點,昱只能暗自嘆息,這樣的世道,真的有救嗎?

哪怕他新制農具,現在不也一樣受制於人嗎?

“王孫,您為何不將您的思想寫進書裡讓世人都推行呢,這樣就不止是一兩個庶人能夠認同您了,您的仁德也會照耀著渾濁的世道。”

侍從的話又再一次點醒他。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為他的思想和德行能夠照耀世間,為困惑的人解答,為渾濁的世道留下清明。

樗說得很有道理,想思想編策成書確實能夠更好的傳播他的思想。

可是他的思想尚未完善,核心也沒能說明清楚;現在穿著一副吟遊詩人的衣服也還沒能寫出一首直抒心懷的詩,更別說將思想匯總著書了。

“書,我以後會著的,現在晉人還在看著,我不能著也沒有能力著。

現在的我只是一個在晉國的吟遊詩人,等我多看多想之後一定會有的。”

樗一邊駕御著馬車,一邊表示對王孫的肯定和贊同。

“王孫您的仁德一定會照耀這世道,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