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章 離鄉

周王鄭二十七年。

隨著當初姬鄭與晉文公約定的時間逼近,洛邑開始傳出了王孫昱要去晉國當質子的訊息。

這個訊息是瞞不住的,因為知道內情的人很多,有心人一傳出去,整個洛邑的百姓們都知道了這件事情。

王孫要去晉國當質子了。

洛邑的百姓們都很難接受這個訊息。

他們沒有見過傳言中的王孫昱,可是他所帶來的福利卻在一直為他們帶來便利。

庶民吃不起珍貴的牛羊肉珍果脯,吃的是野外的荇菜荸菜,自家種的豆子和稻黍。

他們用石磨把稻黍麥粟、豆子磨成了粉,可以做成面和豆漿,不但更好吃而且還能借此維持生計。

百工用著水車、斗車,書生用著紙筆,學社的孩子正讀著書。

這些人都是受到了王孫恩惠的人。

他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賢人送到晉國去。

“您聽聞了嗎?我們洛邑的王孫要送去晉國作人質了。”

“哪個王孫?”

“就是那個做石磨做水車的那個。”

“您是說我們大家的聖人?”

“對啊!不行,我們一定要去城門那裡送一下他,我聽娃子他夫子說什麼為人之道在仁義、忠君,我雖然不識字,不會說話,可是也知道那是洛邑的聖賢。

現在聖賢要走了,我們受過他恩惠的小人如果不去護送他,那不是成了忘恩負義的惡人嗎?”

“說得有理,同去同去!”

“你們自己去吧,反正聖賢也沒什麼好看的,他也不會記住你,給你恩惠;又何必自作主張去呢?”

“你真該死啊!你這個惡毒的小人!”

議論聲在洛邑四處響起,有些人提議,在王孫出行的那天去護送他。

眾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他們開始了自發性的組織。

庶民們有秩序的組織在一起,有心護送的人都穿上了他們最漂亮的衣裳。

也有城裡的國人走出城門,用他們最真誠的話語祝福王孫在之後的路途能夠一帆風順。

這一刻,百姓們無論是貧賤還是富貴,都沒有歧視在待在一起。

都在看著從王城走過成周的那幾輛馬車。

他們都清楚,馬車上有他們所感激的那個人。

昱看到城門外堆積了一群形形色色的人。

在望樓把守的官員們都下來組織群眾不要擁擠,有書生拿著一張寫了東西的大紙舉在頭頂,有樸實的庶民手裡捧著雞子往馬車的方向跑來。

讓昱意想不到的是,他看到了他的兄長,姬班。

姬班穿著粗布衣裳,周圍人倒是認不出來,可昱還是一眼就看見了。

他手裡也舉著一張大紙,上面寫的是“仁”字。

有書生率先唱起《東之紫氣兮》,感懷王孫的恩德,更有一些狂熱分子追著馬車歌唱。

馬車走得不快,百姓的呼喊聲、書生的歌唱聲,馬車上的昱都聽得清楚。

他看著追過來相送的人們不由嘆息。

“讓御者下去和他們說一下不用再送了,我何德何能讓這些百姓為我如此啊。”

在最前面的馬車停下,後面的馬車也跟著停了下來。

御者下馬對著身後的百姓們大喊:“王孫讓二三子別再送了,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