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一章 庶農

有人曾這樣說,既然庶農都那麼窮困潦倒了,為什麼不把空閒的田地拿去出租,或者將田地賣給他人,把家裡的馬車拉出去給其它百姓運貨?

可事實上,農人所種植的田地一年下來連養家餬口都是困難。更別說租賃田地和跑馬車了,有的庶農甚至於一輩子也沒見過馬車那樣的東西。

一個五口之家,需要耕種一百畝田才能夠得以生存,一畝地產粟米一石半,一百畝就是一百五十石,除去賦稅的什一稅,口糧消耗和平常用度賣粟米)只能剩下一些剩餘的餘留種,可是這些錢大多不足以維持生計,在吃穿用度上庶民們就算再節約,也要在一些祭祀和鹽油上花去不少,就算是庶農們頓頓吃野菜,一年也攢不了多少錢。

東周的畝大多為百步畝,換算成後世的畝也就是二十九畝)

在收成不錯的年份,庶民的一年下來還能剩下幾圜錢。可要是收成一般或者有災害的年份,還要向當地的豪強貴族手下借取私貸或者為貴族“打工”才能勉強度日。

東周的庶農可不止是種地一件事,在農閒時還有祭祀、婚喪嫁娶這樣的生活常事,也免不了勞民傷財。

所以平常沒事的時候就會去撿柴火拉到城裡賣取錢財。

可就算是這樣,還有修繕房屋、徭役修補城牆這樣的大小事等著他們,一年下來也休息不了幾天。

沒得休息,一年還要倒欠貴族豪強的錢財;這樣的情況下,不少的庶農會選擇租賣田地加上自身勞作來彌補錢財的缺失。

農人在忙碌,一些路過的商賈不屑的看著這些為天下勞作的辛苦人。

晉國新政在施行私有田地,而見利起意的貴族和商賈還有那些沒有名爵的地主自然不肯放過他們,他們有的是辦法兼併這些田地。

用屠岸賈的話來說,只要壓迫得更慘一些,他們就會放棄所有的田地,又或者將兒女出賣給貴族作為償還。

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何樂而不為呢?

而失去田地的庶農不外乎就三種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的方式。

一:賣身為奴;淪為貴族豪強的附庸,失去民籍,這樣做都是一些對生活不抱有任何希望的庶農,可成為了他們的“部曲”,一年的畝產至少得要交出一半以上。

用貴族們的話來講,這叫做庇護的“保護費”。

二:淪為流民;如果不想成為貴族的工具,只能流浪在郊外各地,靠著吃野菜過日子,可這樣的生活居無定所,又有“捕奴者”四處搜尋,要是被抓到,也會成為奴隸,甚至抓來當天就要給人殉葬。

東周向來不興人祭,可是有些王公貴族為了彰顯自己,會做出人殉,反正在這樣貴族的眼裡,奴隸壓根就不是人。

三:落草為寇;這樣的生活大多庶農都不會選擇,不僅要每天擔心被本國的兵馬剿匪,還沒有生計來源,只能靠著掠奪侵佔來維持生存。

對於安於現狀的庶農來說,這樣的絕路又會有人選擇呢?

王、貴族、庶族,這三者向來都是矛盾的。

王的利益和國家掛鉤,而貴族在受用國家的利益,庶族則是在與貴族分割利益。

一個國家強大,貴族和庶族也自然強大;而貴族和庶族就不一定了。

貴族強則國家弱,這是王所不願意看到的。

削弱貴族會使國家衰敗,這也是王所不願意看到的。

而庶族強則貴族弱,庶族就會在一定範圍搶佔貴族的利益。如同商賈借貸、豪強佔田。

這樣的話貴族能樂意嗎?

所以貴族會想辦法讓一些庶民不能進步,一年下來將他們的錢財都吞併掉,讓他們斷絕進步的可能。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