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明道之後有多可怕

在原本的後世,姬昱本是一個無家孤兒,依靠著救濟金和好心人上了學。他在沒有來到此世前原為縣一中學生,就讀高二,文科。對歷史只有淺薄的瞭解,其中絕不包括春秋時期。他只是知道一些老子孔子莊子,至於是何年代生人也一概不知。他有的優勢僅為為數不多懂得的哲理和有著現代的見識。

而現在的他,已經做到了不依靠他人之力就明悟到了心學之道的門徑,雖說此道是先賢所開闢,他在其中亦能窺見光亮。

“善惡陰陽,萬物並生。道者無形,以生水火。火無常體,道無常形。水無常形,道無常意。善惡我出,天地我立。所謂知行,在乎其心。去偽存真,明心見理。絕學棄智,大智若愚。明仁棄私,可求知行。”

姬昱明道,持花而笑。

“我道成矣!”

知行大門已經為姬昱敞開,透過門似乎就能夠看到不息的長河,其上空無一人。

可姬昱知道,在不久之後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啟這樣的大門,為眾生求解。

真理從不會偏袒任何人,並不一定是大學問者方可悟道。只是大學問者思考得多,明悟的機會自然也多。道存於心而非外物,山川河流、草木花石、飛鳥走獸,其中都有著道的跡象。

上古的先賢就是觀物明道,那時也沒有書籍文化,可因為對道的嚮往,所以他們找到了道的大門。

姬昱是愚笨的,他所悟的不是自己已有,可他對知行的道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所以立下九句短言求證了內心。

前四句用於解釋道,後四句用解釋知行。

而善惡存於心而千變萬化,都是因為人的內心而生。天地之間的法則和道理也都是人來規定,所以說“善惡我出,天地我立”。

這並不是用於吹噓,而是用以批判善惡。善惡之間必然有著一個度,也就是錨。

而天道和人心都是這個錨,符合天道運轉和良心所安的,也就是善;而不符合的,便是惡。

“實踐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還需要不斷施行方可得道啊。”

得悟之後姬昱看任何東西都覺得新奇,因為他正在用著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不再用著世俗的眼光。

“我看花時,花也在看我,我的心會怎麼想呢?花又會有什麼想法呢?”

姬昱被冒出的想法嚇了一跳,在不知不覺之間,他竟然會想花有著思考。

“或許這就是聖賢的不同吧,思凡人之所不思,想凡人之所不想。”

明心之後,他不再糾結神靈的存在,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了意義。

心若信,則有神;心無信,則無神。

天道和神靈這樣遙不可及的存在不是他能夠涉及的,做好人道也就可以了。

昱帶著花走回屋舍內,他並不打算將這還沒有成熟的知行之道傳出去,道是很深的,沒有將自己的理論歸結成一個系統,教人就如同害人。

對不明白知行合一的人說,不懂就是不懂,他們只會將知和行區分,為了知而行,這樣虛偽的做派也自然不會懂得其中的道理。

“所思所悟皆為知行,懂了更要行動,不結合實際的話也是空談。”

知行之道的要領在又知又行,實事求是,更要去掉虛偽的私慾留下真實。

一邊明悟道理,姬昱一邊走進院落之中。

任季子是在院內最在意姬昱的人,他已經沒有了父母和家人,對他來說,這裡就是他的家,而他作為家僕,更是對家主有著由心的尊崇。

他很瞭解姬昱,知道昱是一個溫和且善良的人,可是在昱走進院內,季子呆愣住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