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六章 講道之末

第149章 講道之末

“您所說的有道理,可您說不同的道不能夠適用在同一個人身上,那該如何找尋自己能夠追求的道呢?”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有著強烈的求知慾,並不是後世的抬槓者,姬昱也樂於回答這樣的問題。

“當你們有了疑惑,不妨問問自己的心,心中所追求的,亦可以稱為道。如果還找不到答案,可以學習他人的道,再走出來,走成自己的道。”

“我追求成為一個有智慧的賢者,這樣也是向道嗎?”

“這樣就是在追求道,道並不是唯一一種,事物存在就有其道。”

有魯生髮問:“您的心學又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的呢?我曾經聽聞了您的知行合一,又瞭解到了該如何做,可還是不想去施行。”

“我的心學就是建立在人心之想,以人的六識感觸得悟。

眼見為眼識、耳聽為聞識、嗅覺為鼻識、味覺為舌識、觸覺為身識、思想為意識,此六識者為人身之所常識,我作解釋都能夠理解。

此六識都是由心而生,是人之生存所必要的,就是有殘者缺失其中六識,也不可否認一個完整的人都有此六識。

在六識之外有第七識和第八識,第七識我稱之為“悟識”,是人心中的執念和自我產生的意識,這種識能夠使人變得有智慧、悟出道理。比如說在讀書時就會有心聲不由自主跟著詠頌,這是因為有著第七識的存在,能夠感受到第七識並且將其掌控,那就找到了本我和真我,世間的諸多難題也都有著這種意識的加持而變得迎刃而解。

我就是因找到了悟識才有的這般道理,只是運用起來尚有許多不適,我也不能將其完全掌握。

第八識則是“心識”,就是人本身的智慧,這是心的大智慧,如果能夠開啟此心藏,將其證悟,也就成了人世全知之神。”

說到此處,讀書人都紛紛拿筆記錄,在姬昱說到成神之時,他們都睜大了眼睛。

他們有人已聽過了姬昱幾次講道,對他所說深信不疑,可說到掌握了第八識即可成神,這些人不由開始驚歎和質疑。

姬昱所說的都是他所思悟出來的道理,就以心識之論在此說明。

他已經看透了大部分的道理其中包含的意義,以第七識的悟識來說明他的變化就能夠很好理解。

頓悟,就是開啟第七識的所在,在姬昱所悟的那一刻,只感覺五識都全部消退,留下的只有他的意識和思考,那就是頓悟,也叫做悟識。而第八識之說則是他所設想的一個聖人之境,那是心本身藏有的智慧,換句話來說,就是“心藏”。

眾人剛想詢問其道理的合理性,因為人能夠成神這樣的觀念對他們來說還是太過超前了。

卻不想姬昱張開右手,露出了“天”的手紋,他們都被這樣的手紋給嚇壞了,這一刻沒人敢去質疑。

要說古代社會遇到不能解釋的東西,只需要張開右手,也就無需再為其解釋。

神學就是最好的利用工具。

姬昱可不管他們,繼續為魯人解答。

“而有可為之心卻不能施行,就是停留在未知之行,沒有付出行動就還是停留在原地,哪怕思考再多也不會因此而得道。

你聽我講一個故事。

東海有一種鮫人,長有人臉且有智慧,上半身是人身,下半身是魚尾,雙手可作刀刃。它的速度非常快,在水中游動的速度比起鷹隼飛行還要迅速。

它每日看朝陽升起就想去朝拜,於是在太陽昇起之時就向東而行。

到了日中,太陽到了他的頭頂,它認為這就是太陽所在的地方,他就在了一處海島旁暫且休眠。

當他醒來時,發現太陽在西邊,於是他又奮力朝西而行。

到了晚上,太陽落下;而它發現,這裡竟然是他沒有出發的位置。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