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混亂
正如姬昱所預料的那般,在這幾日有人刻意挑起事宜,在城中引起混亂。
哪怕是姬昱自己,也用身後的勢力將輿論擴大,將事情進一步鬧大。
一時之間,晉國又流傳起關於姬昱的流言。
“我聽聞王子昱在朝堂上公然挑釁晉侯,侮辱晉人不懂周禮,還提議廢除商賈之流,真是當殺啊!我以往還那般尊敬他,現在想來真是良心被犬隻叼走了。”
“王子昱當真如您所說那般?這些事可有證實?我可不信如此的大賢竟然會犯如此重錯,以往他的德行在晉國都無人可比,如今為何如此?”
“你不知道,這些事很多卿士都證實過了,他們都說明了王子昱的惡行,現在他也不能參與朝會,這難道不是最有力的證據嗎?”
“我不會輕信的,王子昱有才有德,怎麼會做錯事呢?”
“我看王子昱也只是一個欺世盜名之輩,有才能編著書籍又有何用?有才無德說的就是他這樣的人,難道在你眼中,一個人還要比我們的國家重要嗎?王子昱侮辱了晉國,應當要他償還代價,他有那般學識還出言不遜,更是可惡!
我提議我們一同去邑衙之中告狀,為我晉人請命制裁這個無禮的惡徒!”
關於姬昱的輿論愈演愈烈,這些散播輿論的人也都不是卿士,話語中卻總是帶著肯定的語氣薰染,對此半信半疑的人也慢慢預設了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儘管姬昱還是有著不少的信徒和學子想要為他正名,可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
人在沒有具體能夠分辨事物的認知前,對於認知都處於生存的環境,例如從祖輩開始口口相傳的規矩,對於世道的認知和預設自身的身份。
也正是因此,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信仰,恪守著前人授予的規則和工作,依附於大環境之下,做什麼東西都覺得合理。
一個猴子處於密閉環境下,有桃掛於樹幹之上,猴子想要去拿,卻總會被無形的荊條鞭打,久而久之也就不敢對桃子產生非分之想;而後而來的猴子們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待遇,於是他們得出結論,桃子是不能採摘的。
有著固有的規則想法,這些猴群會一代教育一代遠離桃木,不要採摘桃子,往後猴群的後人不用人告誡也知道了桃子不能採摘,形成一種思想上的鋼印。
大多數勞苦的百姓都沒有思想,只是一個個被人操控的猴子,因而他們愚昧,容易被他人指使。
有著一定的世道輿論,百姓們就會自然的相信這類事物。
他們容易煽動,容易駕馭,容易欺騙,在有心人的利用下往往會是這個資訊交通困難時代的大殺器。
這個時代的資訊傳播速度慢,人對於自身的名聲更是在意,當名聲衰敗之時,在一個地方也就難以生存,所以這個時代的人看重名譽,比起生命來說更為重要。
也是因為名譽的可貴,操控輿論成為了卿士的武器,能夠用以調控市場的經濟、朝堂的各派黨羽、甚至是因此而殺死一個有權勢的人。
姬昱現在就陷入了他自己所營造的旋渦之中,充當被攻擊的物件,忍受百姓的猜忌和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