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一章 唇槍舌劍

乾清宮的大殿上,朝中文武大臣齊聚一堂,崇禎帝也非常罕見的換上了只有舉行大典才會穿的冕服,端坐在龍椅之上。

此時楊嗣昌已經知道了鉅鹿大捷,冷著臉站在大殿上,一眾東林黨人也是不太高興,全都低頭不語。

此時,王承恩大聲說道:“宣:督師盧象升、宣府鎮總兵官楊國柱、陝西鎮總兵官虎大威,山東都司靈山衛夏河寨前千戶所防守官劉衍上殿覲見!”

“宣:關寧軍監軍高起潛、前屯衛總兵官王廷臣、山海關鎮總兵官馬科、密雲鎮總兵唐通、玉田鎮總兵曹變蛟上殿覲見!”

話音剛落,盧象升、楊國柱、虎大威、劉衍一同上殿,在滿朝文武大臣的注視下,昂首走了進來,然後在盧象升的率領下,眾人三叩九拜、口呼萬歲。

緊接著,高起潛也滿面春風的走進了大殿,身後跟著前屯衛總兵官王廷臣、山海關鎮總兵官馬科、密雲鎮總兵唐通、玉田鎮總兵曹變蛟等人,眾人在盧象升、劉衍等人的旁邊跪了下來。

崇禎帝看著眾人喜笑顏開,說道:“眾愛卿,請起!”

“謝萬歲!”

眾人起身,緊接著劉衍、楊國柱、虎大威三人便看到了旁邊的高起潛,三人毫不掩飾的怒目而視,劉衍還能忍住,可是楊國柱和虎大威都是老將了,此時已經將怒火明明寫在臉上,引得滿朝文武都詫異的看了過來。

盧象升見到高起潛也是心中惱怒,不過此時崇禎帝和滿朝文武都在,盧象升很有涵養的將心中怒火壓下,冷冷的瞪了高起潛一眼,然後便不再理會。

高起潛見狀也不甘示弱,直接瞪了回去,甚至還輕輕的冷哼了一聲。

至於前屯衛總兵官王廷臣、山海關鎮總兵官馬科、密雲鎮總兵唐通、玉田鎮總兵曹變蛟等人,馬科和唐通看著盧象升、劉衍幾人也是滿臉冷色,沒什麼好神情。而王廷臣與曹變蛟,則是面露愧色,同時看著盧象升的眼神,還有幾分崇拜和敬仰的神色。

崇禎帝也注意到雙方之間劍拔弩張的架勢,於是便開口說著,先是讚譽了此番大捷,然後又盛讚盧象升所部和高起潛所部將士浴血奮戰,為國家殺賊立功。

可是此時讓崇禎帝意想不到的是,一向儒雅的盧象升卻在帶頭謝恩後,直接站了出來,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彈劾高起潛擁兵不救,坐失殲滅清軍主力的大好時機,奏請崇禎帝嚴懲高起潛和關寧軍眾將。

這下,滿朝文武都傻了眼,楊嗣昌的眼中更是閃過一絲寒光。

緊接著,楊國柱和虎大威相繼彈劾高起潛,二人的言辭更是激烈,甚至虎大威直接在大殿上“咆哮”了起來,認為崇禎帝如果不嚴懲高起潛,那宣大、山東軍將士的鮮血就白流了!

劉衍雖然也很像當場彈劾高起潛等人,只是自己的官職太小,此番之所以能夠面聖,完全是因為鉅鹿大捷的緣故,這裡還是沒有自己說話的份,強行發言,也只能平白讓高起潛等人抓住把柄攻訐一番而已。

崇禎帝眉頭緊鎖,這個場面是自己沒想到的,便看向了王承恩。只見王承恩湊過來小聲說道:“陛下再看看!”

崇禎帝便明白了,本來此番功勞就是盧象升所部更大,可是封賞卻不能厚此薄彼,否則關寧軍一眾肯定會不滿。正好藉此機會讓盧象升等人打壓關寧軍一眾,自己也好藉著機會分別封賞,側重盧象升所部。

於是崇禎帝便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竟然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盧象升、高起潛等人。

高起潛見狀還以為崇禎帝這是偏向自己,於是便高傲的說道:“盧督師這是什麼意思?雜家雖然不懂兵事,可是麾下關寧各部大將,哪一個不是百戰悍將?如果馳援鉅鹿戰場真的能圍殲清軍,雜家就算百死,也會毫不猶豫的率軍馳援!可是真的如此嗎?”

密雲鎮總兵官唐通緊接著跳了出來,說道:“奴賊數萬精銳彙集鉅鹿一地,就連盧督臣也要避其鋒芒,被奴賊合圍,只能苦苦支撐,我軍就算馳援,最好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到時候朝廷精銳一朝敗亡,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山海關鎮總兵官馬科冷笑一聲,看了楊國柱和虎大威一眼,說道:“恐怕幾位心中只有戰功,而沒有朝廷安危吧?”

一旁的王廷臣和曹變蛟對視一眼,二人卻沒有說話,只是低著頭站在那裡,不敢直視盧象升、劉衍、楊國柱、虎大威。

“混賬!”

“放肆!”

楊國柱指著唐通和馬科怒聲說道:“我軍一戰斬首五千多級,奴賊的實際傷亡人數,至少在八千以上,甚至可能過萬,如此慘重的傷亡,只要關寧軍來援,奴賊定然會崩潰,一戰便可解決東事,可是你們卻擁兵自重,是何居心!”

虎大威怒聲斥責道:“我等與奴賊浴血奮戰,你們卻跟在後面撿便宜,如今與我等一同在這裡,爾等還不知廉恥的向陛下邀功請賞,還要不要臉了!”

此時虎大威已經氣急,竟然當著崇禎帝的面,直接罵了起來,一旁的一眾御史當即跳了出來,根本不理會雙方的是非曲直,就揪著虎大威言辭上的疏忽,開始紛紛彈劾虎大威“御前失言”。

虎大威見狀便與眾人爭吵了起來,一人與數個御史吵成一團。

馬科和唐通見狀也加入戰團,與幾個御史一同圍攻虎大威,楊國柱見狀便開始聲援虎大威。到了最後,就連盧象升和高起潛都開始加入到爭吵的行列中,乾清宮大殿上頓時亂成一團,讓崇禎帝目瞪口呆。

此時劉衍看著眾人,也察覺到王廷臣和曹變蛟並沒有參與其中,心中對二人也多了幾分好感。畢竟王廷臣和曹變蛟在歷史上都是明末的名將,對內圍剿闖賊,對外鏖戰清軍,都是屢立戰功,最後二人也都是與清兵血戰到底,力戰殉國的,擔得起英雄二字。

隨後劉衍又注意到大臣之中的一個人,那邊是楊嗣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