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朝鮮全羅道最南端,長興府。
此時在長興府南面的海面上,大批的日本安宅船正在有序的靠岸,已經有不少小船被放下,數不清的日本足輕和太刀武士正在海灘上徒步上岸。
此時的日本海軍以安宅船為主力戰船種類,安宅船體積龐大,約可乘載百人以上的軍隊。這種船隻雖然其航行速度並不快,但是戰鬥時僅需數十人的水手便能靈活操作,如此可以騰出更多的人力進行作戰,也算是最大的優點了。
此時的日本水軍常以安宅船為主力戰艦,搭配關船、小早等較小型的快船作為護衛,構成一支完整的水軍艦隊。
按照後世一般可信的資料記載,日本的大安宅船普遍在約一千石積左右,與南宋的遮洋船相當(千石遮洋船長8丈1尺,寬1丈5尺,深4尺8寸,分16艙,雙桅,4櫓,12篙,鐵錨2,普通安宅船約四至五百石,與鑽風船(即海鰍一致。
因安宅船加強了防禦與作戰穩定性,加強了木製裝甲、上層船艙與加寬了船體,空船速度遠低於前述兩類船隻。
此外,隨著德川家光下令閉關鎖國,如今的日本已經禁建五百石以上船艦("大船建造禁止令",所以臨到此時作戰,日本竟然只徵召到了十幾艘大安宅船、一千五百多艘安宅船,剩下的都是關船等各種小船隻。
日本水軍中的小船隻大多沒有抗衡海浪的能力,所以此番日本大軍橫渡大海抵達朝鮮全羅道,還在南面的濟州島做了中轉,以至於大軍抵達朝鮮全羅道的時間延後了許多。
經過兩天多的登陸,日本第一軍、第二軍、第四軍全部,第三軍、第五軍大部已經登陸成功,開始向長興府方向集結。
日軍主帥酒井忠勝率領中軍全部兵馬也已經登陸成功,不過並沒有向長興府方向集結,而是在長興府南面的灘塗駐紮了下來,隨時掌控著北面前方的動態。
日本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正在濟州島等待船隊轉運,此外在濟州島還囤積了大量的錢糧輜重。
“報!”
“長興府方面的朝鮮軍已經主動撤出,同時長興府北面的順天府、光州、羅州、道治全州的朝鮮守軍,也正在全面撤離。”
在日軍中軍大營內,酒井忠勝聽著前方斥候送回來的訊息,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很好,看來朝鮮人履行了稱諾,用不了多久,全羅道便是我幕府大軍的天下了!”
就在這時,又有部下過來稟報,後續又一批運輸船隊抵達了外海,正在下放兵力。
“命令各部船隊加快速度,在十天之內各軍必須全部抵達全羅道!”
“嗨!”
六天之後,日本各部提前完成了登陸。
日軍主帥酒井忠勝率領五萬三千中軍進駐全州城,永井尚政率領日軍第一軍五萬五千人進駐全州北面的礪山城。
內藤忠重率領日本第二軍五萬七千人進入東面的慶尚道,佔據北部的尚州;阿部忠秋率領日本第三軍五萬一千人進駐慶尚道與全羅道交界處的星州城。
此外,堀田正盛率領的日軍第四軍、太田資宗率領的日軍第五軍、阿部重次率領的日本第六軍、松平信綱率領的日軍第七軍、阿部忠秋率領的日本第八軍全部聚集在全州城周邊,作為日軍的主力隨時準備向北推進。
這天傍晚時分,金自點親自在數百朝鮮兵馬的護衛下,來到了全州城外,請求拜見日軍的主帥。
很快,金自點在一隊日本長槍足輕的“陪同”下進入城中,只見城中到處都是一片狼藉,甚至可以看到城中朝鮮百姓的屍體在街上橫七豎八的倒著,還能零星看到目光呆滯、低聲抽泣的婦人,幾乎是半裸著在街上游蕩,顯然是遭到了日本兵丁的侮辱。
見到如此場景,金自點隨行的數百朝鮮兵丁都是面露怒色,甚至有人已經握緊了兵器。
可是金自點卻是面無表情,心中只是盤算著如何說動日軍主帥儘快向北進兵。眼下北面的明軍已經開始大舉南下,以樸自荀的實力根本抵擋不了多久,樸自荀一旦敗亡,下一個被滅的就是自己,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隨後金自點看到周圍的部下都很憤怒,竟然還低聲斥責了起來,命令眾人全都鬆開兵器,誰敢妄動便殺了誰。
就這樣,金自點所部一直來到城中的府衙,這裡原本是全州城內的全羅道府衙,此時已經變成了酒井忠勝的中軍大本營。
“你,還有你,你們兩個進去,其餘兵丁在外面等著!”
一個身穿生牛皮漆鎧的足輕大將厲聲對金自點說著,引得後面的朝鮮兵丁怒不可遏,但是金自點此時卻沒有退路,只是笑呵呵的點頭同意,還讓一眾部下稍安勿躁,切勿生事。
日本軍中的足輕大將只是基層將領,說白了就是日軍之中足輕步兵的中隊長,說是大將,其實就是一個基層小頭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