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內閣官署。
羅剎國不斷向嶺北都護府增兵,其意志之堅決,的確是超出了劉衍的預料。
畢竟歷史上羅剎國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時候,只是出動了數百人,而且大多都是亡命之徒,並沒有多少正規軍。
可是此時,羅剎國卻出動了八萬多人,劉衍估計,這八萬多人應該是羅剎國在東方能夠調動的全部兵力了。
而根據嶺北都護府副都護葛叢提供的情報:羅剎國還在向嶺北都護府調兵,難道說羅剎國還在從西面向東面調兵?
“這些老毛子的戰略意圖究竟是什麼,要直接吞下我大明的嶺北都護府?”
劉衍此時還拿不準,不確定羅剎國是向儘可能的佔據嶺北都護府的疆域,還是想要直接拿下整個都護府,又或者是要最大程度的打擊大明的軍力?
“不管了!”
此時在內閣官署內,內閣各部尚書已經全部到齊,如今北方的戰局越發的嚴峻,已經從邊釁演變成幾乎全面的國戰了,大明朝廷也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應對。
國防部尚書田輝敘率先說道:“閣老、諸位!如今看來,以嶺北都護府的軍力為主,出動國防軍第九軍支援,這樣的兵力已經不夠了,至少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優勢,朝廷必須要繼續增兵嶺北都護府!”
裝備部尚書荀景雲隨後說道:“羅剎國火器犀利,裝備了大量的重炮和精良火銃,朝廷應向嶺北都護府增加火炮、彈藥、震天雷等裝備的支援,絕不能讓我軍將士在火力上處於劣勢!”
二人說完之後,眾人都非常贊同,此時所有人都同意增兵嶺北都護府。
此時參謀部尚書陳新甲便看向劉衍,說道:“閣老,是不是立即從各地抽調國防軍和駐防軍北上?如果現在立即從東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抽調兵力的話,時間上應該還來得及。”
劉衍思索了許久,卻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說道:“不可!”
“為何?”
眾人都很詫異,劉衍說道:“如今臺灣戰事正在關鍵之時,而且歐人之西班牙、荷蘭已經明確增兵臺灣了,我軍已經註定面臨兩線作戰的境地。”
“甚至荷蘭、西班牙如果從本土調兵過來的話,還有可能襲擾我大明沿海,或者是在安南登陸,從南面進攻我大明的廣西等地,所以各地駐軍不可因為羅剎國而妄動,必須要以靜制動,否則我大明的精銳便會再次陷入疲於奔命的不利局面。”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畢竟滿清和流賊才滅亡沒幾年,當年明軍各路精銳被這兩股敵軍牽著鼻子走,北上南下的疲於奔命,多少強軍就是在這種奔波中被不斷消耗掉的!
於是此時眾人也贊同劉衍的觀點,明軍分佈在各地的主力的確不宜輕舉妄動。
只是這樣一來,向嶺北都護府增兵的決議就陷入僵局了,此時北京城內已經沒有國防軍可調,要想增兵就只能從北直隸和東北都督府調集駐防軍北上了。
此時眾人都看向劉衍,等待劉衍的決斷。
忽然,劉衍看向議事堂內懸掛的輿圖,說道:“大明屬國有義務出兵隨同征討,既然如今我大明面臨兩線作戰的局面,那朝鮮國和日本國就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出兵拱衛宗主上邦!”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拍手贊同。
按照大明與朝鮮國、日本國簽訂的條約,大明向朝鮮國、日本國下令徵召僕從軍參戰,只需要提供少量的糧草作為支援,全部的軍費和大部分的糧草都需要朝鮮國、日本國自行承擔。
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嶺北都護府兵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為朝廷節省一大筆錢糧開支,兩全其美。
只是國防部尚書田輝敘擔憂的說道:“只是朝鮮國、日本國的兵馬戰力不足,特別是朝鮮國的兵馬,基本上就是炮灰,這樣的軍隊開過去,能有用嗎?”
劉衍說道:“正面戰事肯定還是我國防軍、駐防軍來打,朝鮮國、日本國的兵馬野戰不行,至少可以駐守各地、阻擊敵軍、襲擾敵陣。要是那些朝鮮人、日本人連跟在我軍後面撿便宜都不成,那朝鮮國、日本國也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眾人轟然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