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華建國帶著我們學習了很多文物方面的知識,因為我們之前下墓,實在是暴殄天物。很多好東西沒有拿出來。
其實我有時候也覺得不甘心,不過也沒辦法,上次的流沙墓,除非像傳說中的官盜,給他直接弄個底朝天,否則根本沒辦法找到埋在沙子裡的東西。
根據華建國的提示,也只能開發點新的盜墓工具了。
華建國給我看了一卷縣誌,”還有兩張圖。
華建國開始給我和四哥科普“北宋滅亡後由金朝在黃河以南北宋故地扶持起來的一個傀儡政權。後來金國滅遼,又滅亡北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消滅了兩大政權,其程序之順利、收穫之大出乎金朝朝廷的意料之外,吞併一個大國就需要慢慢消化,何況連滅兩個大國。
為了滅南宋,對原中原黃河以南扶持了一個一個非趙姓的漢人傀儡政權過渡管理。先是扶持北宋大臣張邦昌為“偽楚”政權,但是僅一個月張邦昌便擁立趙構為帝南逃,建立了南宋。又扶持北宋濟南府知府劉豫為“大齊” 皇帝,建都大名府,年號為阜昌。
《阜城縣誌》裡的有關劉豫的記載
劉豫在當皇帝之前,他的家鄉阜城縣就有了先兆。《阜城縣誌》中進行了詳細介紹:
初,崇寧間,望氣者上言景州阜城間有天子氣。徽宗弗信,既而方士頗言之,詔斷支隴以洩其所鍾。居一年,雲氣故在,特稍為偏閏之象。至豫僭位,卒如所佔雲,方豫之徵也。
大意是說:宋徽宗崇寧年間,司天監上書皇帝徽宗說景州阜城縣上方有龍氣,意味著在那個縣裡有人能當皇帝。開始徽宗不信,但是方士一直上書說這件事,無奈之下就下詔,把那天子氣的“支隴”挖斷,洩掉就行了
“支隴”是風水學術語,據郭璞《葬書》說:“隴欲峙於地上,支欲伏於地中。”即龍脈分為隴龍和支龍兩種。隴龍是高聳在地面上,支龍則是伏在地面低小的山脈。在這裡“支隴”應該通指龍脈。
“斷支隴”一年之後,雲氣仍然還在,但是顏色偏暗,是偏閏之象,“偏閏”一詞是在古代特指偏據一方、不屬正統的王朝。果然劉豫僭越成“偽齊”皇帝之後的遭遇,正是應了“偏閏”的徵兆。
“偽齊”建立之後並未達到金朝設立這個傀儡政權的目的,金軍仍需“大勞遠戍”,因此在金天會十五年(偽齊阜昌八年,1137年)十一月,劉豫被廢為蜀王,存世8年的偽齊滅亡。後來劉豫又被送到黃龍府成為曹王。偽齊勢力全盛時期其勢力範圍東起山東、西到隴中、北臨舊河(指宋朝的黃河舊河道)、南到淮水包括襄漢諸州郡和商、秦二州在內的大片土地。
劉豫此人因為是金人扶持起來的傀儡,也是所謂的漢奸,後世的史書上對其極為不齒。甚至在其家鄉的《阜城縣誌》中也是把他的故事列入了“僭竊”條,意思是僭越、竊國。即便是這樣,按說作為傀儡政權的“皇帝”,劉豫整天混天度日、聽從金朝的命令就行了,但是他在短短的8年間,可能出於讀書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還是做了一些實事,在我們這個行當最出名的就是他以年號“阜昌”進行了鑄幣,所鑄貨幣今天稱為“阜昌通寶”、“阜昌重寶”、“阜昌元寶”,出土的錢幣以書法絕妙、鑄造精整、錢文清秀美麗而著稱,古幣精美絕倫!
而且這個人還做了很多很多利民的政績,可是無論是劉豫再怎麼努力,在漢人眼裡他就是漢奸。而在金人眼裡他就是走狗,還不能完全相信他。並且在對南宋的戰爭中,“偽齊”一國既是南宋、金朝的緩衝地帶,還要給金朝出金錢、出物資、出軍隊。受這些諸多的因素裡,哪怕劉豫有再高的才華和雄心也不能施展,最終被金朝像棄子一樣說不用就不用了”
我們這一派的出處就在這,金國需要錢糧軍餉。他就是使勁造錢也沒用,索性他在大齊設定了專門的盜墓機構和官職淘沙官。這個淘沙官和曹操設定的摸金校尉是一個意思,行裡的人喜歡叫我們淘沙官,我們自己的稱謂是淘沙司馬。
這兩個是淘沙司馬的信物,我和四哥一看是一縷編制簸箕的竹條編成的一個圈。
“這什麼玩意太掉價了吧”四哥十分嫌棄。
多了別問啦,這個東西能辟邪,但是遇到同行千萬別漏出來。雖然都是倒鬥,畢竟祖師爺不光彩。同行不恥。
“講完了師承來歷,就說說正事,咋們這一派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終極目標,北宋時期,朝廷設立了專門觀測天文星象的機構司天監,其主要職責是掌握天文變化,制定曆法,透過觀測天象的變化,來預示或警告朝廷,使之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而這個機構當時像朝廷上書,毀阜城支隴導致龍氣失散的那個人就是祖師爺心疼之恨,我們要找的就是掌管司天監的,司天少監、判監事苗知孝的墓。將其挫骨揚灰一直是我們這一脈的終極目標,不過可惜的是此人對玄學風水造詣極為高深,他算到宋朝終究要忘,所以他的墓修造的非常隱蔽,咱們這一脈,歷經傳承至今都沒有找到。”
華建國清了清嗓子繼續說“孫老師的師承,是當時司天監的司天監的另一位副職,他想以特殊手段扭轉乾坤給大宋續命,可惜苗知孝並不贊同他的看法。後來蒙古大軍兵臨城下,苗知孝早早的就離開了,只留下這位副手,當時的宋太后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這位副手的手段,後悔沒有重用此人。當時宋太后要占卜宋朝國運,此人佈陣使太后得見道家真仙,事後太后說真仙說滅我大宋之人,有百眼,人哪能有百眼啊。天佑大宋。可是其他人都知道,當時城外圍城的蒙古大將軍。名字就叫伯顏,至元十三年(1276年)伯顏陷臨安,俘宋恭帝、謝太后等北還,所以小周,你好好學學孫老師的本事,他的本事可神著呢!”
我一聽心說用你說我早就知道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