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秋很滿意的回到了住所。
差不多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美國歐洲就摸索出了一套成型的大眾喜劇電影模式,其後的工作也就是在模版上頭縫縫補補而已。
男女主人公是歡喜冤家,多少有些不合世俗不合常規的行為舉動,為了共同的愛情友情夢想之類的東西劈荊斬棘乘風破浪,最後皆大歡喜順便成功圈錢的故事。期間穿插幾個黑心人,搞笑役,段子手,顏值擔當,大夥兒一起插科打諢,熱熱鬧鬧,喜氣騰騰地在電影院共度一百二十分鐘。
但這模版放到你國就不好使,偏要不走尋常路,喜劇生怕把觀眾逗笑了,偏要卯足了勁兒地去惹觀眾哭,就跟鬼片不能有鬼,抗戰片不能有國軍一樣,喜劇片一定不能有梗,得拼了老命去煽情。
一部國產喜劇看下來,搞得大家以為錯進了《藝術人生》的片場。
《夏洛特煩惱》不一樣!
基本上滿足了他對喜劇電影的大部分要求,首先,語言上的幽默,很少能看到這樣一部從頭笑到尾的國產喜劇了!
其次,整個團隊都很用心!
喜劇和幽默這種東西,必須要深深紮根於文化,尤其是語言幽默,更是如此。
美國人喜歡到不行的脫口秀主持人,他說的段子可能有30%你都不知道啥意思,因為你不懂背後的文化背景。能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哈哈大笑的肯定就是大師級了。
這部《夏洛特煩惱》,不確定老外能不能看得懂,因為有不少笑點都是語言包袱,只有我們這樣文化環境有了解的人才能反應出來的。
這離大師級還有一定距離,但是的確是目前為止最好笑的國產喜劇了!
最後,演員選的很合適!
從主角到配角,麻花這些年真的培養了一大批有演技的演員…
如果真的從創作手段分析,《夏洛特》更像是一篇範文。
在“我求你別瞎掰掰了先把這個故事講圓了再說吧”這點上做得很好。
觀眾也很開心,總算在‘我求你別東扯西扯了,你先告訴我你要表達個什麼姬霸主題再說吧’這點小小的訴求得到了滿足——就一百二十分鐘的時間,八百字容量,你要欣賞藝術,你要反思人生,你還要靈魂得到昇華,你是不是瘋了?
洗完澡,以及十年後凌晨一點鐘!
點開豆瓣,他準備寫影評。
算了,還是先看看票房吧!
畢竟這年頭評價一部電影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票房。
瞄眼適時資料已經更新了昨天的票房資訊。
昨天一共有三部電影上映,除了《夏洛特煩惱》之外,還有《刺客聶隱娘》、《烈日灼心》兩部國產電影。
“《夏洛特煩惱》的票房應該不會太差!”
帶著這樣的念頭,張志秋點開了瞄眼資料。
“《夏洛特煩惱》首日排片百分之二十二,票房5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