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們沒想到中國觀眾成長的這麼快,爛片,拒絕!
對了,《金蟬脫殼2》並不能算好萊塢A及製作,最多隻能算B級片,投資,大概2000萬美元,再加上黑排片的緣故,所以,中方出資至少600萬美元…
……
《阿修羅》…
不太明白這片子到底想怎麼樣。
7.5億的投資是實打實的!
但是,宣傳卻沒有做!
且不說路演了,連投放的物料都只有一般中等製作水準電影的規模!
一般像這種大製作的電影都會花很多的價錢去進行廣告營銷和網路營銷,《阿修羅》卻沒有,直接就上了,院線方面都覺得奇怪!
其實這部片子並不是為了票房。
這是金融圈子的新玩法,叫做溢價投資!
拿《阿修羅》舉例。
一部有市場潛力的作品,在初創階段,用第一筆投資人的錢碼齊了主創,搭建了班子,可以開幹了,隨後會進行一輪溢價。
這一輪溢價未必很高,但是會在第一筆投資的基礎上翻倍。
電影開拍之後,或殺青的時候,還會再進行一輪溢價,一直到片子上映。
首日票房、口碑等,會決定下一輪溢價。
不斷有資本會進入,儘管他們進入了,但是電影的成本已經非常高了。
假設經過了三輪溢價,一開始投資是4000萬,那麼最終電影的成本是多少呢?
咱們算一下:第一次溢價一倍,是8000萬;第二次溢價兩倍,是1.6億,第三次溢價三倍是,4.8億!
所以,無論這個片子的票房如何,第一輪、第二輪進入的投資方都能分到錢,相當於電影原始投資已經回本。
毫無疑問,《阿修羅》肯定是經過了多輪資本溢價,最終才達到了如此的高額投資。
超過一億美金,在好萊塢也屬於鉅額投資!
一部宣發如此一般,演員陣容如此不接地氣的作品,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投資7.5億,輸得最慘的是溢價後進入的投資人…
至於為什麼會有投資人買單?
大哥,這世界上真不缺煞筆!
只要你會忽悠!
對了,院線還是很給面子的,《阿修羅》拿到了百分之十八的排片!
畢竟特效真的砸錢了…
……
很明顯,這三部片子都不是白小飛的的對手!
6月29號,《唐伯虎點秋香》單日報收1.7億,依然牢牢霸佔票房首位;
排第二的是《動物世界》,首日報收七千萬!
至於《阿修羅》、《金蟬脫殼2》,加在一起不到三千萬…
不知道是什麼給了《動物世界》勇氣,或者他們想博取一點話題度,首映現場,李一峰真摯向豆瓣道歉…
迅速登上了微博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