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東電話打到我那了,讓我給推了,房租趕緊付了吧!”
“交不出來,沒錢啊!”
徐爭飾演的程勇這才露臉。
嘴邊叼著菸屁股,滿臉油膩…
人物弧光越鮮明越好,在電影一開始,觀眾就能看到程勇是一個活得焦頭爛額的中年油膩男,賣印度神油,生意慘淡被催房租,老婆已離婚,要帶兒子移民,家中還有臥床不能自理的老父。
對了,給老父餵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場景,他的耐心,顯示他是一個孝子。
一個賣來歷不明的印度神油的小老闆,生意慘淡被房東追債,有家暴史離婚了,兒子要移民,這些慘都不能博得觀眾好感,最多是同情。
但電影在開頭必須要讓主角博得好感,就好像一個小偷得手後,順手給乞丐丟一枚硬幣,觀眾一下子就能建立對小偷的好感,這是一個有善心的人,他偷竊一定有他的原因。
這就是電影中常用的套路,叫“救貓咪”,程勇給父親餵食就是一個“救貓咪”場景。
人物與觀眾的情感牢牢地建立起來,因為他有毛病但本質善良,和我們一樣,所以我們希望他改變命運,就像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改變命運一樣。
電影和觀眾的共謀就是這樣形成的,觀眾以自己的期待參與創作,然後一起完成看電影的儀式。
這個時候,程勇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雖然發不了財,但也餓不死。
電影進行到第七分鐘的時候,王傳軍飾演的老呂出場了。
“…但是這是商機啊,國內正版藥三萬七一瓶,印度盜版兩千一瓶,藥效一樣!”
“藥效完全一樣,價格差二十倍?滾滾滾…”
程勇壓根不信…
故事的壓力閥還沒有到底,這個時候父親血管瘤爆發,沒錢做手術就得等死,這時候人物的需求最原始,他要拯救家人。
人物需求越原始,行動越有說服力,越能引起共鳴,僅僅是為神油店交房租就去鋌而走險,不夠強勁有力。
但為了拯救家人而去冒險,就很有說服力了,而且觀眾也願意看到這樣的故事。
當然,與此同時,大熒幕也出現了病人聯合抗議‘格列寧’價格過高的事情。
……
有觀眾竊竊私語討論劇情。
“格列寧是什麼?”
“…我查一下…是治療慢粒白血病的。”
“你傻啊,看電影之前不做功課?這個故事的原型是陸勇代購案,你不知道嗎?”
“…看個電影還要查資料?我有毛病!”
按目前來看,電影還是蠻吸引人的,因為劇情真的很不錯,而且前半段笑料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