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江河認出秦熙明的時候,秦熙明也認出了他。
先前李江河見義勇為,學校宣傳力度可不算低,校會宣傳部長當然知道李江河這個主角長什麼樣。
秦熙明一方面很驚訝,另一方面也有點好奇。
他知道自己爺爺領著自己來拜訪的是曾經的老戰友,退休的副處級幹部,可他記得很清楚,李江河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生。
雖然沒有申請貧困助學金,但是在校餐廳打工的,基本都是貧困生。
家境不錯的不會去打工,學校也不會允許他們去校餐廳打工。
秦熙明雖然看著頹廢,但他家教在那兒,眼力不差,透過之前的幾次接觸,他能看出李江河確實是家境偏下。
這就有點奇怪了。
難道假裝貧困生有什麼好處?
不過仔細一想,李江河要不是貧困生,或許學校的宣傳力度不會這麼大。
而有了名聲,至少在官路上會更好走一些。
想到這,秦熙明有點拿不準了。
兩個老戰友在那裡邊喝茶邊聊天,李軍和龐淑蘭自然陪在老人身邊,剩下李江河和秦熙明大眼瞪小眼。
好在他們兩個之前也不是沒打過交道,加之兩人情商都不低,就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
隨著話題的深入,李江河和秦熙明倒真有了談性。
文學青年們從純文學的衰落談起,一路談到詩歌與那些創造不朽的詩人。
事實上,兩個人的文學品味還是挺相近。
比如談到海子,兩個人最喜歡的都是那一首《阿爾的太陽》: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裡沒有情人和春天
沒有月亮
麵包甚至都不夠
朋友更少
......
談到小說,兩個人的品味也有些相似,他們都喜歡魔幻現實主義,只不過一個推崇馬克克斯,一個崇尚魯西迪。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然無需贅述,薩曼·魯西迪的《午夜之子》也同樣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一個高峰,這個英籍印度裔的作家用印度史詩式的描寫手法寫了一千零一個有特別“魔力”的孩子即午夜之子的故事。
李江河很推崇《午夜之子》。
“不想成為其他別的東西。那麼我是誰是幹什麼的呢?我的回答是:我是在我之前發生的所有一切事件的總和,是我所見所為的一切的總和,是別人對我所做的一切的總和......我最後再說一遍,要理解我,你必須吞下整個世界。”
這一段,李江河已經熟讀成誦。
聊著聊著,李江河發現秦熙明的主要興趣其實在紀錄片,但兩個人正談到興起,卻見秦熙明的爺爺秦效勇已經起身要告別了。
在回家的路上,秦效勇好奇自己這個眼光一直比較高的孫子都跟李江河聊了什麼,秦熙明就跟爺爺說起了李江河見義勇為的事。
秦效勇點點頭,感慨了一句:“這倒還真像是李善的孫子。”
......
春節。
從這一天早上起,鞭炮聲就在外邊斷斷續續地響起了。
窗戶一開啟,都是左鄰右舍家的油煙味,其中也混雜著飯菜的香氣。
這一天裡電視基本是從早亮到晚,但是在春節聯歡晚會之前,其實沒什麼看的,基本就是看往年的小品相聲合集。
李軍和龐淑蘭在廚房裡一直忙活,李江河則被爺爺李善拉著下象棋。
似乎上了年紀的老頭便會自動與象棋結緣,李善在退休之後也喜歡上了下象棋,尤其是之前與李軍鬧僵的那幾年,他除了去樓下或者老幹部活動中心找人下下象棋,也沒什麼別的去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