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鸞一笑進殿。
227章 屬實否
殿其實並不大,至少比容嬪所用的見外客處置事情的殿要小的多;但是殿上只有一張案几,六把椅子:一把在案几後面,五把擺在案几前面的兩側,就顯得大殿之上異常的空闊。
大殿之上連帳幔等物都很少,只在必要的位置有,也因此明亮許多;乾淨利落,除了這四個字外沒有其它的詞能形容此大殿。
案几後面的椅子上歪著一個老婦人,看上去有四五十歲的樣子,正半睜著眼睛打量紅鸞;她穿戴的很隨便,頭上也只有兩隻簪而已,身上的衣服也不是絲緞而是府綢:棉織物。
紅鸞恭敬的跪倒在地上叩頭:“尚宮大人。”
尚宮大人抬抬手:“起來說話吧。”很平和,讓紅鸞忍不住拿她同尚勤大人相比。她說完這句話後便沒有下文,就半睜半閉著眼睛看著紅鸞沒有再開口的意思。
紅鸞彎腰:“奴婢前來就是想請大人允我去見花掌工,懇請大人成全。”她直接說出來意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尚宮大人緩緩點頭:“嗯,你去見見也好,說不定還能問出些來;外面那幾人,是怎麼回事兒?”她話鋒轉到了馮女史三人身上。
紅鸞恭謹異常的道:“她們非要來尋尚宮大人討個公道,奴婢也是不得已才帶她們過來;是奴婢在尚勤局裡對她們動了手,還請大人責罰。”說完話她就跪了下去。
面前的老婦人論穿戴當真不像是手握六局的四品尚宮,大殿之上的擺設也只是尋常之物了,再說殿上她連個伺候的人也沒有留,按說應該不會讓人心生畏懼才對;這樣的一個老人倒像是鄰家午間睏倦了的老夫人,很容易讓人生出親近之意來。
可是並不是這樣的,尚宮大人並沒有正襟危坐,就那樣歪在椅子上也沒有幾分精神,卻就是讓紅鸞不自禁放緩了呼吸:她是打心底敬畏尚宮大人,不是因為她是四品的尚宮大人。
尚宮聞言淡淡揚聲道:“叫她們幾人進來。”並沒有對紅鸞的話有表示,也沒有叫紅鸞起身;她和紅鸞剛進殿時一樣,沒有點丁的變化。
馮女史幾人正在忐忑時聽到尚宮大人喚她們急忙進來,看到跪伏在地上的紅鸞時全部輕輕的鬆了一口氣,齊齊跪倒給尚宮大人見禮。
尚宮大人坐了起來,輕輕的抬手:“起來說話吧,這幾天沒日沒夜的忙,不曾好好合眼剛剛才沐浴換了衣服,有些太隨便了。”這算是致歉吧,她身在尚宮局中不必穿命服卻也不能如此隨便的。
馮女史幾人連忙施禮道:“大人辛苦。”尚宮大人向來都是公正的很,為這麼一點小事兒還要向她們道歉,和傳言中的尚宮大人果然是一般無二;她們更加的放心。
紅鸞依然跪在地上,因為尚宮沒有叫她起來;聽到尚宮和馮女史幾人的對答,當真有些擔心起來;唯一的依仗就是她現在是慈安宮的人,就算是尚宮大人要處置她也要把她送去慈安宮才成。
剛正不阿的人,紅鸞不是對這樣人沒有敬意,只是她很奇怪:當真剛正不阿的話,尚宮大人如何在宮中活下來的,又是如何爬到如此高位呢?這位尚宮大人也是宮人出身,並沒有很厲害的家族支援,在宮中也並沒有攀附於任何貴人。
紅鸞眼下猜想尚宮大人應該是好名的,不然怎麼會有剛正不阿的名聲呢;她在暗自思索著對策:尚宮大人如果好名,她是能讓尚宮大人聲名更上一層樓的人啊,不能不想些應之道。
現在看起來慈安宮的招牌也不是哪裡都能行得通啊,她原本就沒有認為憑慈安宮三個字就可以在宮中通行無阻隔,只是也沒有想到尚宮大人居然也不買帳就是了。
尚宮大人輕輕點頭:“你們有事兒說吧,一會兒我還有其它的事情要做。”
馮女史當然聽得懂是讓她們長話短說,其實她們站著看紅鸞跪著就已經很痛快:她不是猖狂嘛,怎麼不在尚宮大人面前大叫大鬧,不再對尚宮大人喊打喊殺的?當下便由季女史開口把尚勤局裡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因為當時的事情不少人看到了,而且李司工明顯偏袒紅鸞,所以季女史不敢胡言所說倒是大部分都屬實;不能說謊不表示不能扣黑鍋在旁人的頭上,事情的詳略不同,同樣的事情用好像差不多的形容詞等等,事情在她的嘴裡吐出來雖然沒有扭曲事實,但是紅鸞的錯已經由七分變成了十二分。
依著季女史所說,紅鸞不殺都不足以誡宮人,不殺她宮規沒有了用處、宮中也沒有公道。這還是因為紅鸞所為的確是觸犯了宮規,所以季女史只是小小的用了點心思手段而已。
紅鸞聽完後佩服的五體投地,終於明白叫做殺人於無形,按季女史所說她都認為自己應該一死以謝天下;最讓她佩服的地方就是,她真不能說季女史所說不是事實:除非她違心說。
尚宮大人聽完看向紅鸞:“季女史所言可屬實?”這話問得可真是要命,紅鸞就算是想違心說話,尚勤局裡那麼多人那麼多雙眼睛那麼多雙耳朵,她哪敢睜眼說瞎話。
可是季女史話中真得有問題,但是她想要分辯真得不容易;而且事實上她的確是有違宮規,所以紅鸞很乾脆的道:“回大人的話,季女史所言算是屬實吧。”
尚宮大人眼底閃過一絲笑意,看著紅鸞口吐薄怒:“屬實就是屬實,在本官面前如何說話?”聽到紅鸞被訓斥,季女史幾人心中就好像吃了蜜糖一樣,那當真是很甜很甜啊。
紅鸞叩頭:“是,季女史所說都是真的。”她說完還抬頭挺胸看了看尚宮大人,並沒有太多的懼怕,更是不見一絲悔意。
季女史當然不會放過如此的大好機會,跪下叩頭露出臉上、胳膊上的傷:“大人,奴婢們本不想給大人添麻煩的,可是紅鸞勤侍太不把宮規放在眼中,奴婢們想自己受辱事小但定要讓紅鸞勤侍知錯,讓宮中人的都謹記宮規不可犯為重,所以才一起來稟於大人知道;卻沒有想到,奴婢的一番苦心紅鸞勤侍根本不能領悟,依然如此不把宮規、不把大人放在眼中,連半絲後悔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