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在他劍下的人是福王,自右肩膀刺入的劍穿透了他的身子,又劃破了皇帝衣衫,傷也傷到了,只是劃開皇帝的面板而已,根本就沒有重傷於皇帝;而他劍上的毒也留在了福王的體內,就算劍尖上還有餘毒只怕也不會要了皇帝的性命。
他自屋頂落下來時雖然看得不是很清楚,可是眾人互救他還是看到了,只是劍式用老身處半空他已經無法換劍,所以只能繼續刺下:紅鸞推開皇帝取而代之他看到了,也恨極紅鸞把她刺個對穿也不能解他的心頭恨。
但是不過那個念頭也就一霎,然後皇帝抱住紅鸞轉身以後背對著他的劍——他居然為救那個女子而不惜以身犯險這讓他幾乎喜得大叫出聲,可是高興連半霎也沒有就讓他想罵娘,因為有個人幾乎是和皇帝同時動作,只是比皇帝的動作慢,分明是個不會武的,卻拼了命的撲過來以身體來擋他的劍。
瘋子他自謂也見得多了,可是像今天一劍刺出之際能見到這麼多的瘋子,實在是讓他大開眼界,也惱得不成:最終他是功敗垂成,只是傷到了撲過來的那個完全不會武的福王;而皇帝只是傷了一點點,倒是那個女子卻毫髮無傷。
電光火石,就是那麼霎間的事情,眾人的出手當然是沒有想的:只要你稍稍一想就會錯過救人的機會;不管是紅鸞的出手,還是皇帝和福王的出手,他們都沒有來得及去想。
福王伏在皇帝背上,咳了兩聲:“皇兄,我只是不會武。”這句話極輕極輕,說完他就暈死過去再也沒有睜開眼睛。
皇帝放開紅鸞回身把福王抱在懷中:“二弟——”他聽得懂福王的話,當時那個刺客的長劍刺來時,福王發現後就撲了過來,那個時候他並不知道紅鸞會救皇帝,也就是說他要救得那個是皇帝而不是紅鸞。
當然,以福王的性子,如果是紅鸞遇險他也會撲過來的;他要奪那個大位,不管做過事情,但他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壞人;他有情有義,他記得每個人的好,也能看到每個人的好;所以生死關頭他會為皇帝而搏命,不是因為那是皇帝只為那是他的兄長,他血肉相連的兄弟。
皇帝看到福王傷口流出的血不是鮮紅而發烏時,他大叫:“傳御醫——福王中毒了。”他抱緊福王看向那個刺客:“拿出解藥來,我就放你離開,半個時辰內絕不讓人追捕於你。”御醫在宮中趕來的話很有可能來不及,所以他的希望在刺客的身上。
刺客看著皇帝、靜靜的看著他不言不動,顯然是不相信皇帝的話。
“你想殺得人是我不是他,而且你敢來刺殺我除了有人指使你,你也有你的理由吧?無錯不少字”皇帝看到刺客絲毫不慌的站在原地,便猜想此人要殺自己可能另有別情:“我不死,你死了,你可死得瞑目?”當然,一切只是猜測。
紅鸞和韓王妃上前接過福王來,由韓王妃照顧福王而紅鸞站到了皇帝身邊,輕輕的握住他的手:現在,皇帝需要的是冷靜;現在要做得是救福王而不是替他報仇。
“你是死士不怕死,可是那些死了的人你能讓他們合上眼嗎?你能就這樣去九泉之下見他們?”紅鸞聽到皇帝的話馬上想到自己要報仇的心情,開口句句逼問刺客:“你自問了你能過得你自己這一關嗎?”無錯不跳字。
刺客露在外面的兩隻眼睛惡狠狠的盯著紅鸞:“你懂?”
皇帝聞言知道刺客已經動心,讓孟統領把長劍扔過去一把:“解藥。憑你身手半個時辰足以逃走,朕貴為天子一言九鼎,說半個時辰不追搏於你就絕不會讓人跟蹤你。”
刺客接住長劍後緊緊的盯了紅鸞幾眼,然後又看向皇帝啞聲道:“父債子償,你沒有怨言的。”說完他自懷中掏出小瓷瓶擲向皇帝:“這次,因為你們兄弟情深就饒他一命;不過,你真不怕他有命和你這個天下嗎?要知道,有些事情是身不由己。”
皇帝淡淡的道:“你也知道身不由己又何必多話?這藥怎麼用?如果有用我馬上放你走,絕不食言。”他不悔放過刺客,不為福王救他只為他們是自幼長大的兄弟。
紅鸞接過藥去,等到刺客開口後馬上和韓王妃給福王救治,直到過小半個時辰御醫們趕到,確認福王的毒已經不要緊,才讓皇帝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刺客靜靜的立在原地,無視身周的長劍,也不追問皇帝是不是應該放了他。
皇帝擺手:“讓他走。”君無戲言。
劉大總管和孟統領都有些不同意,但是情知此事皇帝也沒有做錯,只能命人收回長劍,看著刺客大搖大擺的走出房門,縱身消失在夜色中。
“朕說過不能跟蹤他,可是沒有說不在城中設伏,你們佈置好了吧?無錯不少字”皇帝回身看向孟統領:“朕要知道是誰要取朕的性命。”他再次回到小屋就是為了引蛇出洞,就是料定有人會不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在宮外刺殺他。
原本他以為可以捉到刺客,卻沒有想到刺客早就藏身屋脊中,讓人防不勝防差點讓他得手;不過也因此,他更要捉到那個幕後的黑手,像福王這樣奪大位的人事事做到明處,他倒是沒有可擔心的,但是那個隱在暗處的人他定要早早的找出來。
要找到那個主使的人,就要落在那個刺客的身上:他當然要回去找他的主子,而城中遍佈官家的人,他往哪裡去也不會逃過官家人的耳目;敢傷了他的二弟,險些傷了他的愛妃,此人他定要好好的整治一番才成。
本月最後一天,求票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