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臘月二十三日上午,當大順軍的先頭部隊到達北京城外的時候,按照之前的部署,為了隔斷京城與援兵的聯系,劉宗敏率領大軍首包圍的是北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西邊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內城的東邊城門和外城各門是直到二十四日下午才被大順軍包圍的,並有騎兵在外城的近郊巡邏。從此,北京城與外邊的訊息完全隔斷。
恐慌的情緒從城頭向城內蔓延,一直到了皇宮內院。君臣和百姓對於大順軍圍城的恐懼心理,甚至超過了當年韃子兵臨城下之時:因為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後者的根基在關外,入關只為劫掠,不會死磕堅城高牆,搶夠了自會離去,而前者打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明顯是奔著改朝換代而來,絕不會輕易放棄。而大軍入城之後,就意味著災難的降臨——皇親貴胄擔心被清算,百姓擔心在兵亂中遭殃。
當大順軍由劉宗敏率領的兩三萬先鋒步騎兵毫不費力氣擊潰了在沙河市防的京營兵,長驅來到德勝門外時,駐節永平的薊遼總督王永吉派人送來的十萬火急的軍情密奏僥幸送進正待關閉的朝陽門,直送到通政司。通政習堂上官一看是六百裡塘馬送來的軍情密奏,不敢拆封,不敢耽誤,立刻送進乾清宮中。
焦慮不安的崇禎立刻開啟了密奏。上面寫著,吳三桂已於二十二日到達山海關,隨同進關來的十萬寧遠各地百姓和將士眷屬暫時安置在關內附近各地,他本人將率領兩萬精銳邊兵星夜馳援京師,懇求皇上務必使北京堅守數日,以待援兵到來。王永吉的這一密奏,使崇禎覺得是絕處逢生,一時不禁狂喜,以掌拍案,大聲說道:“吳三桂果是忠臣!”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小心問道:“萬歲爺,為何事驚喜?”
崇禎高興地回答:“吳三桂已率領數萬精兵從寧遠前來勤王,前日已經到了山海關!”
王承恩說:“我朝三百年江山,國基永固。從英宗皇爺以來,北京幾次被圍,都能逢兇化吉,這次也是一樣。請萬歲爺從今不必過於焦急,損傷禦體。請下手詔,催吳三桂的救兵速來好啦。”
崇禎點頭:“正是如此,叫司禮監來人!”
王承恩立刻退出暖閣,傳旨在殿外侍候的太監,速傳司禮監太監前來。趁這時候,崇禎用未筆給吳三桂寫了一道手諭:
諭平西伯吳三桂,速率大軍來京,痛剿逆賊,以解京師之危!
司禮監太監將這一皇上手諭拿去之後,在黃紙上端蓋一顆“崇禎禦筆”便璽,封好,封套上加註“六百裡飛遞”五個字,登記發文的月
1212 20|4695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