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

崇禎是個急性子,又剛愎自用,溫體仁自崇禎初年起任禮部尚書,崇禎三年擔任首輔至今,已經侍奉這位主子七年,對他的性子摸透了。這時聽到崇禎這麼問,知道他其實已經打定了主意,叫自己來不過是拾遺補缺,幫他完善這個想法而已。

如果不是謝三賓的一封信和一萬兩銀子,溫體仁才不會關心遠在廣東瓊州府一個參將的命運,既然皇帝要調個武將入京,那就隨他高興咯,犯不著為這小事去掃皇帝的興致。可是要拉攏謝三賓,就不能不考慮其信中的訴求,除了謀求登萊巡撫的位置,還有確保其未來女婿在原地升任總兵官,但是這與崇禎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溫體仁能夠理解謝三賓翁婿兩人的想法,京官雖好,可是除了名聲,哪有做地方大員威風?就算撈銀子,地方也比京城方便,京官除了尚書以上級別的高官,沒有多少灰色收入,大多數過得都相對清苦。武將也是如此,要是進了京營,必定被勳貴、上官吃得死死的,哪有在地方上吃空餉快活逍遙。

該如何做,才能打消皇帝的念頭呢?溫體仁陷入了沉思。

見溫體仁半天沒有回答,崇禎眉頭皺了起來,沉聲道:“莫非長卿不同意朕的看法?”

溫體仁從沉思中驚醒,連忙回答:“陛下,臣非常贊同這個做法,既然地方上有如此人才,理當調入神機營,為朝廷效力。在瓊州那地方做個參將,豈不是荒廢了?”

崇禎高興起來,“你也贊同朕的想法?那就擬旨,你來執筆,即刻調夏天南入京,官銜暫時不變,如果確實有真材實料,能讓神機營有所起色,再封個副將也不遲。”

溫體仁一邊思索一邊回答:“陛下,擬旨之前,臣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擺擺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你盡管說。”

“這個夏天南以區區參將之職調入神機營,掌營的武官可都是勳貴,不排擠他就不錯了,所謂操練神機營又從何談起?”

崇禎一時語塞,想了想,說道:“要不破格提拔他為神機營副將?”

“包括神機營在內,三大營的總兵、副將歷來都是勳貴擔任,從來沒有旁落,如果這麼安排,夏天南必定成為眾矢之的。”

崇禎臉色有些難看起來:“官職低了說話不管用,官職高了遭嫉恨,那麼你說朕該怎麼辦?難道把三大營全部清洗一遍,掌營的將領全部換掉?”

溫體仁低下了頭,避開崇禎的目光:“這自然是不可能的,為了一個無名小卒清洗三大營,無異於一場地震……”

其實他不說,崇禎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京營雖然積弱已久,但是人事關系錯綜複雜,涉及京師大部分勳貴和重臣,就算自己貴為天子,也不是想清洗就能清洗的。

崇禎煩躁起來,來回踱步,“那你說該怎麼辦?”

溫體仁見崇禎有所動搖,趁機獻策:“其實陛下的主意是極好的,只不過此刻調夏天南入京,不是時候。不如先按山東平叛的功績論功行賞,把他的官銜升上來,在地方上磨練一番,多攢些功勞,熬一熬資歷,等到戰績、軍功、資歷都無可挑剔的時候,再調入京師,自然水到渠成,無人敢說閑話。”

崇禎停下了腳步,長嘆一聲:“哎,長卿言之有理。可是這一來要耽擱多少時間,時不我待啊!朕恨不得今年就把京營操練起來,派出去剿流寇、打韃子。你也知道,地方上的那些武將,要起餉來一個比一個叫得歡,要打仗了就推三阻四,諸多理由,要是朕能練出十萬精銳京營,又何必受這些武人的閑氣?”

溫體仁鬆了一口氣,這一招聲東擊西,總算轉移了皇帝的注意力,打消了他的念頭。

“臣知道陛下的苦衷,不過欲速則不達,有些事急不得。”

崇禎坐回到椅子上,問道:“那依你的意思,該如何封賞這夏天南?既然要熬資歷,不如直接調到北直隸來做個閑散總兵官,如何?將來要調入京營也方便些。”

“臣以為不妥。這夏天南之所以能夠練兵練出些名堂,多半是因為在瓊州府那偏遠之地沒有掣肘,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若貿然把他安置在北直隸,說不定就泯然眾人矣。不如封他做總兵,仍然留在瓊州。”

崇禎想了想,拍板道:“不能直接升總兵,不然將來沒有封賞的餘地,先壓一壓,只給個副將。等到將來要調他入京,再由朕親自下旨封賞,既能讓他感受君恩,又能震懾京營諸將——官是朕親封的,誰敢不服!”

這就是帝王心術了,要拿捏臣子,先抑後揚,讓其感恩戴德,順便宣告眾臣,這是朕選的人,你們都要配合他,不能暗地裡使絆子。

溫體仁無奈,心道:謝三賓啊謝三賓,我只能幫你到這了,皇上要拿捏你的女婿,我無能為力,到這份上再勸阻就是不知進退了。

心中這麼想,口中卻說:“陛下聖明,理當如此。”

議完了這件事,崇禎想起了奏章中的另一件事,既然首輔在這裡,不如一併徵求他的意見。

“山東兵亂既平,登萊巡撫空缺,須得補缺。長卿有無合適人選?”

溫體仁聞言打起精神,毫不猶豫地回答:“臣以為,山東巡按禦史謝三賓輔助平叛有功,又熟悉登萊一帶的民情,是最佳人選。”

崇禎審視地盯著溫體仁,見他迎著自己的目光毫無躲閃之意,暗暗點了點頭。作為皇帝,最怕臣子互相勾結,鐵板一塊,對抗皇權。溫體仁是“孤臣”,這謝三賓是言官,兩人之間應該毫無交集,這個推薦,應該出自公心。朱大典、謝三賓等人平叛有功,本來就要封賞,既然首輔也推薦此人,那就這麼定了。

“那就擬旨:朱大典統兵有方,升兵部右侍郎,仍為山東巡撫;謝三賓輔佐平叛有功,任右僉都禦史,加山東按察副使,巡撫登萊;夏天南斬賊首李九成、截叛軍水師立功,升副將,加廣州都督,仍駐紮瓊州;其餘各路兵馬,著兵部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