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過飯,施兆基還需要回大使館善後,下午直接回華盛頓。而林長民則計劃從紐約港回大華。
三天後,林長民登船前發了一份電報給大華基金會,一船的裝置和圖書,需要在大華做好接收事宜。
而司徒美堂就住在紐約,叮囑吳斌有空到他那坐坐,隨後也告辭離開。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小聚之後,各奔東西,在送走林徽因和徐志摩後,吳斌也成了孤家寡人。
好在最後及時完成了教材的編撰,交給了林長民,也算達成心願。
一年,兩年,三年,乃至數十年後,者這埋下的種子會不會生根發芽,乃至茁壯成長,吳斌很期待。
三十名學生的安排,在甲骨文引起一段不大不小的混亂後,也終歸於平靜。
一個甲骨文的員工帶一個大華學生,這相當於給他們配了一個助手,考核合格的話,還有獎金可拿,這麼好的事當然很受歡迎。
而兩個女生一個是叢嘉,成績不錯,派往參與美利堅計算機計劃。另外一個是走後門進來的王欣怡,則跟著阿爾曼做一些行政方面工作。
至於答題最好的丁鳳敏,是名瘦高身材,帶著眼鏡的大男生,當然被吳斌派到計算機計劃鍛鍊。
其他的學生基礎太差,就是參與計算機計劃也跟不上,在跟布恩部長溝通後,將大華實習生的名額從十名暫時縮減為兩名時,布恩先生很高興。
“jake吳,你作了最明智的安排,美利堅政府感謝你的合作。”
“布恩先生,或許你沒聽清楚,我的意思是暫時先派兩個人,合適的時候,剩餘八個人也會派過去的。”
“好吧,jake吳,我們還是先不談實習生的事了,我們的研究遇到了麻煩,希望你有時間可以過來一下。”
“當然可以,我也是參與人員之一,這是我們協議的內容……”
吳斌放下電話,琢磨著張宵和劉靖該怎麼安排,兩個人英文水平可以說是很差,簡單的日常溝通都很費力,而數理化水平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參與甲骨文的研究肯定是不合適。
在甲骨文,最適合他們的工作就是打掃衛生,不過,如果這麼做了,傳回國內,也怕影響林長民的工作,畢竟這兩個人的家世並不一般。
思來想去,也沒有好的辦法。
先讓他們跟著阿爾曼吧,做些瑣碎的事,如果他們沒什麼表現的話,一年後把他們送回國內。
回到公寓,以往看到叢師傅的時候,他總是表現的友善的微笑,這是他的職業習慣,而今天,吳斌明顯看到叢師傅的笑容有些牽強,肌肉似乎是硬生生的彎曲起來。
吳斌忽然想到,學生中有一名叢嘉,和叢師傅一個姓,一直想問兩人有什麼關係,可每次都忘記了。
“叢師傅,學生中有一個叫叢嘉的,你認識她嗎。”
“老闆,他是我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