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磁帶儲存器,巨磁阻線圈是避免不了的技術難題,涉及的難點就是漆包銅線。
當然普通的漆包銅線在市場上就可以大批次購買,這是電動機、發電機,各種磁阻元器件生產必須要的材料。
可是巨磁阻線圈要求的漆包銅線的直徑不能超過一個髮絲,這難度就大了。
甲骨文諮詢了多家漆包線生產廠家,對方均是搖頭做不了。
“老闆,如果沒有合格的漆包線,我們的裝置將會做的很大,而且光磁頭的重量,預計將會達到0.7kg。”
一斤多重的磁頭!
加上其他的元器件,一臺錄影機不得超過百斤,而且體積龐大,生產出來還有實際使用價值嗎?
“那磁帶呢,磁帶的儲存密度有沒有什麼進展。”
布林搖搖頭。
受限於材料,即便有很好的設計意圖,也沒辦法實現。
現如今,甲骨文的磁儲存裝置只能攝錄2分鐘的影象和聲音,雖然技術上達到了,不過總歸是雞肋,中看不中用。
這事還真急不起來!
吳斌說:“這樣吧,兩手準備,一在甲骨文成立材料實驗室,研究漆包銅線的生產以及鉅細線圈繞制的工業生產,並在全世界招標鉅細漆包銅線。
另外,可以走另外一條路,膠捲光訊號攝錄,要求同步聲音訊號,且尋求如何將膠捲中光訊號無損的轉錄成電訊號的方法。”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無法進行直接影象電訊號攝錄,只好用電影攝像機的辦法攝錄節目。
採用這個辦法的缺點很明顯。
一是攝錄的光訊號要轉變為電訊號才可以在電視機上播放。
當然,這還不是主要的,最關鍵的硬傷就是成本,因為攝錄一個節目需要的膠捲可能超過一部電影,無論在那個時代,電影膠捲的價格都是不便宜的。
這個問題暫時無解。
在21世紀的技術大爆發,其中的基礎就是半個世紀的技術儲備,現如今,即便拿出世界上最先進的cpu圖紙,也無法造出來,最基本的原材料單晶矽都沒有。
吳斌搖搖頭,看來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沒有攝錄機,電視臺就如同被砍了一支胳膊,哪能保證所有的節目必須是直播,那剩下的怎麼辦。
即便是直播,節目中犯錯怎麼辦,很多時候,電視臺的節目是延後三分鐘播出的,為的就是容錯。
所以這個錢必須花。
好在原型機在經歷1800小時的連續播放後,終於壽終正寢。
對於甲骨文來說,每一臺在實驗中報廢的原型機都有巨大的價值。
布林說:“老闆,經過對akrs67號原型機的破解分析,目前我們的電視在熒光屏可以持續工作2000小時以上。
最容易損壞的高頻頭,也能堅持1500小時正常工作,目前實驗室組正進行技術公關,爭取將高頻頭的連續使用時間突破2000小時。”
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經具備量產的要求了。
不過在完全量產之前,還需要生產若干測試機,需要測試的時間至少半年。
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然,把問題帶到量產之中,有可能碰到難以預測的損失。
吳斌希望這個過程儘量縮短。
半年後,巴黎世界博覽會就要召開。
這樣的盛會,全球第一批電視機怎麼能不出這個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