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裝一部電話用了半年,初裝費用花了一千多美元,這對甲骨文來說,皮毛都不算。可對普通美利堅民眾來說,不吃不喝四五年才能湊夠這筆錢。
科技要走進普通家庭,還要不少的時間。
裝好電話,吳斌第一個打給大華使館,聽到施兆基的聲音他才放下心。
“小吳,有負你所託……”
“施叔叔,不用講了,這不是你的錯,好在現在煙消雲散了。”
“報紙我看到了,反響很強烈,這次英國人丟了臉面,恐怕會對你不利,小吳,你一定要注意安全,過幾天我還會去你那,你好好保重!”
……
事情已經做了,就沒有後悔的事。簡單寒暄幾句掛上了電話,吳斌喊來阿爾曼,拿來今天的真理報和紐約時報。
還沒翻開,吳斌就被真理報頭版上的新聞所吸引。
“科學暢想,機械電視機的未來和發展,它遇到嚴重的挑戰,電子電視機的設想更有跨時代的意義……”
吳斌一拍腦袋,差點忘記這麼重要的事。
歷史上,世界上第一臺電視機是有俄羅斯裔美國人法恩斯.沃思發明。
這是個天才少年,15歲的時候,透過自學電氣方面的知識,畫出了電視機的草圖。
1927年,沃思成功實現影象傳送,然後在投資者的支援下,在1930年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管電視機,併成功申請了專利。
不過,這位天才少年運氣實在是太背,申請完專利後,就遇上美國無線電公司佐裡金的專利訴訟,在花光所有積蓄成功打贏官司後,又遇上二戰。
美利堅政府為了動員全社會的戰爭潛力,毅然宣佈停止所有的電視工業。
而在二戰結束後,沃思的電視機專利已經過了保護期,他的對手美利堅無線電公司可以堂而皇之的售賣電視機。
這是個悲劇,一個劃時代的發明,最後全世界都沒有多少人記得,曾經的電視機之父法恩斯.沃思,而在利上面更是悽慘,花光了所有積蓄打贏了專利官司,卻沒有從電視機上賺到一分錢。
現在是1924年,沃思或許正在找投資人的路上,佐裡金應該還沒有入職美利堅無線電公司。
而吳斌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裝置,買就是……
現如今的熱門設想:機械電視機,將在明年1925年,由蘇格蘭人約翰.貝爾德發明,採用的是機械馬達逐層掃描。
這是被歷史證明,淘汰的思路,而電子電視機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至於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雖然吳斌也可以畫出圖紙,不過以現今的製造水平,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拿最簡單的微米級鋼化玻璃就是花個十年也造不出來。
吳斌要做的就是電子電視機,製造的難點就是真空熒光屏,電子射線管,高壓鎮流器,高頻頭。
這些在這個時代屬於技術難點的,在吳斌面前完全沒有壓力,作為電子科技的博士生,對電子電視機的理解可以遠超這個時代。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說,理論上,難度為零。
吳斌甚至可以畫出三個高頻頭的電視機圖紙,這樣的好處就是,電視螢幕可以做的很平,是電腦crt顯示器的通常設計。
至於彩色電視機,高重新整理率電視機,高解析度電視機,對比度,色彩飽和度,那是等自己電視機專利保護期過了後的殺手鐧。
等這些手段用完,那也是幾十年後了,再開發等離子、液晶面板,讓這些歐美小日本,一路跟著屁股吃灰。
阿爾曼端上一杯咖啡,看到老闆坐在椅子上,看著報紙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