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 姚到外婆橋

第34章姚到外婆橋

第二天,韓風去找姚蘭的丈夫姚文化,他想證實一下樑偉達和高愛蓮的真實關係,以及關係的發展程度。

因汪天力臨時安排了其他的事情,他就一個人開車來到了薑湯湖。

姚文化是民宿企業主,在風景秀麗的薑湯湖邊建立了一個“姚到外婆橋”的文旅專案。平時,薑湯湖景區中心圈人頭攢動,生意興隆,但發生霍亂後,整個湖邊冷冷清清,彷彿寒夜裡孤寂的廟門。

國家將【文】化部和旅遊總局合併成文化和旅遊部後,各地開發以民宿、農莊、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為主體的文旅專案就多了起來,隨便一個小老闆回到村裡或者他鄉弄一塊地,圈起來搞文旅開發,好像這樣很容易賺錢似的。

姚文化略有不同,他只是在湖邊景色宜人的地方,租下村民一棟破舊的房子,改造成土洋結合、很有藝術味的民宿。經營兩年,妻子姚蘭經常利用編輯、記者身份在這裡召開文化、文藝、文學的沙龍聚會,加之,姚文化自己也是搞詩書畫藝術收藏的,也有一幫子全國各地的玩家,因而兩年裡,還賺了不少,民宿在牛城當地頗有些口碑。

取名“姚到外婆橋”,富有聯想,很容易使人想到老闆應該姓姚,“姚”“搖”諧音,非常巧妙,非常文藝的味道——到底夫妻倆都是做文化的,有兩把刷子!

去年國慶休假,有朋友邀請韓風去“姚到外婆橋”休假。本來韓風也答應了,但是隊裡臨時有案子,沒辦法,他的休假到現在還被欠著。

今天,終於有時間來了,雖然不是休假,雖然境況和感覺與平時截然不同。

牛城的天氣近日晴了幾天,今天又開始下雨。下著雨的薑湯湖,充斥在霍亂的世界裡,更覺悽悽慘慘慼戚,儼然陰冷的人間道場。

韓風獨闖“姚到外婆橋”,在院子裡彳亍著不敢進去,一邊等著姚文化,一邊強迫自己欣賞姚總的建築、繪畫、雕刻藝術。

院子迎門一口池塘,池塘上架起一座小拱橋,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外婆橋。

橋下池塘裡的水滴滴落落,平時有小橋流水的感覺,但現在聽著淒涼;池塘正中一個大造型:一條小船,船頭外婆搖櫓,船尾兩側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小男孩光頭,滿臉泥巴和水滴,手中舉著蓮蓬;小女孩扎著羊角小辮,小辮上還有小花,小女孩手挎竹籃,竹籃裡有剛剛採摘的滿籃蓮蓬。

整個造型生動活潑,靈動有趣,鄉野味十足,童趣味濃郁,很有“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意境。

短暫間,將韓風的思緒勾引到了童年,臉上泛起了笑意,饒有興致地欣賞著,回味著美好童年時光,努力回憶外婆的樣子。

一輛極光越野車開進院子,發出哄哄哄的響聲,響聲停止後,主人從駕駛室跳了下來。

“韓警官,不帶這麼積極吧,什麼大案?”

韓風踏過外婆橋,迎著姚文化走了過去。

姚文化的民宿和個人,都以一種與眾不同的個性示人,萌性十足,看得出這個人絕不是普通的書呆子,對他自然就可以不拘小節。但韓風想,前天他夫人剛剛過世,現在見他還是不得隨意,應該按中國禮節和傳統,頷首安慰,便道:

“夫人走了,您節哀順變!”

然而姚文化很灑脫地說:

“天天死人,成千上萬的家庭在痛苦中,算不得什麼,我也不會念著李清照和杜甫的詩跟您哀哀怨怨,淡然面對。”繼而又自問自答:“不淡然、不看淡又麼子辦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過去,誰都沒有這個自信。但我佩服您呀!都這個時候了,還調查案子,不要命了!”

為緩解氣氛,韓風學著對方的口氣,微笑著回答:“麼子辦呢,您說的,看淡些。在崗一天,就履行一份責任吧!”

姚文化豎起大拇指,又誇張地在空中畫一個圈,揮手說:“還是進去坐吧,我一個人,絕對沒有被感染,萬分放心。”

“怎麼做到的?您沒跟夫人在一起嗎?”韓風不是隨便說,他確實覺得夫人都在瘟疫下遠去了,而朝夕相處的他卻安然無事,不會又是一個高鴻翔吧?

“五一、國慶都在這裡吃的團圓飯。要感染已經感染。我在國慶節休假最後一天,確實有了痢疾的症狀,當天有朋友介紹了一個土郎中,給我做穴位注射,居然好了,真的。我夫人不信,連土郎中的面都不見。最後一週,我在這裡,她在醫院。我在這裡活著,她在醫院化蝶成仙。不可思議吧?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