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1、線索

李和直接在浴室洗了個澡,這種清爽利落的感覺,真的好生懷念,不是矯情,而是太方便了,一個人習慣了現代性的便利,有電話手機、網路、汽車,浴室,真的很難再適應困苦,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剛穿好衣服,於德華和司機一起抬進來一個大的編織袋,氣喘吁吁的道,“能找得到都在這裡了,你自己看看,還缺什麼,我再想辦法”。

李和直接把袋子裡的東西,倒在地上,然後隨便翻了幾本期刊看了起來。

不知不覺,李和投入了進去,渾然忘我。

於德華著急了,這都看了有半小時了,這麼多要看到什麼時候,“別啊,咱要去吃飯呢,飯店我都訂好了,回來看吧”。

李和堅定的搖了搖頭,“給我帶點就行了,你們下去吃。出去門帶好”。

蘇明攔住還要說話的於德華,低聲道,“走吧,別妨礙他就是了”。

於德華沒辦法,只得跟蘇明下去吃飯,心裡大呼虧死了,那一桌飯菜定了1000多呢,結果便宜了蘇明這個撲街仔。

李和見他們出去了,就站起來找了紙和筆,開始一張張報紙裡,理頭緒線索,希望對記憶有點啟發。好不容易現在找到點有感覺的事,他就不想半途而廢。

自從重生後,李和有時覺得彷彿和時代脫節,對許多事情已不感興趣。

當一個人隨著閱歷和知識積累,瞭解人性結構,就會逐漸明白,所有的歷史大同小異,不過時地和因緣的細節略有出入。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人無需強烈的好奇心。在各人身上碾壓過的規則和秩序,最終均來自同一種力量。

李和活的太理性了,什麼事情習慣於邏輯推理,當邏輯推理成為一種習慣,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不適,大部分人需要的是輕鬆感性的氛圍,不是理性的邏輯演繹。

或者說李和活的有點孤傲,看待事物眼光的發生變化,彷彿突然之間眼睛被擦亮,凡事抱著“我的想法直指問題核心”,或者說得明白點,“我不屑於跟你爭”的念頭,意見相左時,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或者面子,先想別人錯在哪裡。

簡而言之,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總是考慮邏輯關係,而忽略人情關係,人際關係,李和有時也在反思,為什麼上輩子總是在莫名其妙的得罪人。

所以李和才會一直覺得,活的明白,活的清醒了,人太遭罪,難得糊塗果真最好。

李和用筆把認為有價值的線索,一一記下來。

做了一個線性資料結構,也可以叫破案線索牆。

線性資料結構是資料元素之間是一對一關係的資料結構,電視劇裡破案經常都會出現這種方法,主角整理線索時,會把釘在牆上的資料用線連起來,然後找到交匯點,側重於資訊的發現、發掘。

這種方法在情報分析和犯罪分析中非常普遍。

當然許多資料沒必要釘在牆上,實際上用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

劇組只是為了影視化、為了讓普通觀眾理解角色是如何思考,如何分析的,而將大腦分析使用的資料進行外顯而特意做的東西,主要是為了好看。

李和這樣做,只是為了刺激自己大腦的記憶,上輩子經常接觸的,都會知道,但是還有更多是在潛意識裡,都是以前接觸、知道、熟悉、瞭解的,只是突然想不起來了,或者許多記憶知識點沒有連貫性。

同時也是為了糾正跟以往認知不同的人、事、物等各種資訊,並且思考或試圖解決更復雜、更不熟悉的問題,這樣可以讓自己對許多問題更客觀看待。

他現在就要找到一些現在就能利用上的線索,他有點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