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卻是認真看了這一份英德捷三語的推介書,這一工廠的產品包括:鑄鐵件和可鍛鑄鐵件、鑄鋼件、水輪機、鑽床、鏜床、重型鍛壓機械及齒輪箱。
袁明對李和道,“不用看了,二戰前,捷克是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人均工業產量甚至高居世界第四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光是斯柯達一家兵工廠的槍械產量就超過了當時整個英國的產量。捷克的機床出口佔世界機床出口的的百分之十,光對咱國內的貿易差額就有3億美金。而一家斯米拉就佔了捷克機床出口的百分之二十。”
李和被這話驚得膛目結舌,他只知道捷克的工業牛,只是沒有想到這麼牛!
“那這得很強的教育體系做支撐吧?”
旁邊的許大使道,“捷克目前高等教育的入學率比英國高,你忘記了誇美紐斯是哪裡人了?”
“哎,我把誇美紐斯給忘了。”李和這才想起來誇美紐斯也是捷克人,他的的教育制度理論為現代教育奠定了基礎,說是萬國師表也不誇張。
這些話,更讓李和堅定了拿下斯米拉的決心。
許大使道,“這次競拍不簡單啊,來了兩個國家的大使,左手邊的是日苯大使山田吉福,右手邊的那個禿頂是韓國大使崔金成。李同志,你的壓力很大啊。”
“只要你們給我撐腰,資金方面沒有問題。”李和說的很自信,他知道這位許大使擔心什麼。
拍賣師是個穿著黑色馬甲的小老頭,上臺後一句寒暄也沒有,直接公佈道,“起拍價三億七千萬克朗,各位要出價的話,請舉起你手裡的小牌子。”
李和心道,不貴,16克朗大概摺合1美金,這樣一換算下來,一家國際知名的企業,居然才2000多萬美金!
開始會場上沉默了幾分鐘,這裡都是跨國企業,沒有一家急於出價。
“四億三千萬!”韓國人忍不住先舉牌了,一次性加價一億,寄希望於把對手嚇走。戴眼鏡的中年人舉完牌子,還朝周圍蔑視的看了一圈。
“七億。”一家英國的企業不等主持人說話,也跟著舉起來了牌子。
會場上立馬就安靜不下來了。
大家竊竊私語,都沒有想到,還沒有開始,這競爭就已經這麼大了,馬上就能進入白熱化了。
許大使臉上的肌肉抽了抽,袁明手心攥出了汗。據他們倆所知,李和的資金頂天也就幾億美金,能不能捨得在這樣的企業裡砸錢,還是未可知的!
依次德國人、加拿大人都舉牌了。
“七億一千萬。”德國人很謹慎。
“八億。”加拿大人不甘落後。
到八億的時候,現場又是一陣沉默。
“八億第一次!”
“八億第二次!”
“八億第...”
拍賣師已經準備不甘心的落錘了。
“八億一千萬。”韓國人再一次的舉牌。
“八億四千萬。”日苯人朝韓國人露出一個迷之微笑。
“九億!”韓國人報之以冷笑。
猝不及防的美國人出手了,“11億。”
許大使問李和,“要不咱們還是不要摻合了?”
他見李和一直不舉牌,以為是不是想退縮了,即使是想退縮,他也理解,這已經接近一億美金了。
袁明也看著李和,剛想張口,又憋了回去,他雖然也想把這個企業遷回國內,可是這競拍的錢是人傢俬企的,他還沒有糊塗到替人家做決定。
李和笑著道,“不著急。”
他對一直朝他示意的潘友林視而不見,只是不停的搖頭。
此時,會場上舉牌的只剩下了韓國人和日苯人,報價已經在14億,而且每次加價的幅度都不大,沒有超過一千萬的。
已經叫下了六七輪,其他人參與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李和朝前面的潘友林拍拍肩膀,“每次加價五千萬。”
“14億7000萬。”潘友林興奮的舉牌,每次光看別人表演,早就讓他按耐不住了。
這一次會場上沒有驚訝,沒有震驚,也沒有沉默,只是集體鬨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