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006章 墊話兒

石家老大動作很快,不多時就給何向東找來一件大褂,這還是去年石家老太太給大孫子做的一件,何向東穿著顯大,空裡空啷的,不過現在也沒辦法計較太多。

評劇唱罷,石家老大把長桌子搬了上去,蓋了張紅布,桌子用的是一張老式的課桌,上面蓋了一塊紅布,也不是相聲表演專用的東西,但是能在這麼短時間湊齊這些物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桌子上依次擺放了扇子、手絹、一塊醒木。扇子是摺扇,相聲表演用的扇子只能是摺扇,不能是其他的。這也是演出用的道具,刀槍棍棒,斧鉞鈎叉十八般兵刃都可以用它表現出來。

也可以當做是筆,當做是一本書啊,一個選單之類的;還有就是就是在說一些相聲段子的時候,用來打捧哏演員,傳統相聲《口吐蓮花》就是代表作。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有相聲前輩認為在舞臺上面打捧哏演員的行為是一種極其不尊重演員的行為,這種所謂用打哏來逗樂觀眾是非常低俗的,後來這類節目就被廢止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較真,相聲表演首先他是一種表演,既然是表演就需要代入到情節人物裡面去的。就像《口吐蓮花》裡面捧哏演員扮演的是一個視財如命又容易上當的人,被逗哏演員扮演的會法術的騙子戲弄。

這都是劇情需要,都是他們扮演出來的人,又不是真的。就跟拍電影一樣,捱打找揍的人多了,你怎麼不說人家不尊重演員呢,怎麼到相聲表演這兒就各種不行了?這顯然矯枉過正了。

使用扇子也是有講究的,拿起扇子三句話內就必須要用的,絕對不允許拿起扇子半天不動彈的,更不允許用扇子扇風降溫的,這都是有規矩的。傳統的相聲藝人對扇子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傳統相聲段子《規矩論》裡面把各個行業的人用扇子總結一句話,叫做“文胸武肚僧道領,書口役袖媒搧肩”。手絹是在表演某些相聲段子時候用的,比如《賣布頭》、《汾陽河》。手絹往相聲演員頭上一包,就扮演了個女人;或者是當做一封信,開啟一看。這手絹是絕對不能用來擦汗的,就算是熱哭了也不行,表演的時候擦汗是專門有擦汗的毛巾的。

醒木是在說單口相聲的時候用的,說段評書什麼的,用來拍一下桌子,提醒觀眾安靜一下,接下來要說相聲了。醒木有十三種之多,叫“十三木歸源”,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第五塊叫驚堂,就是古代衙門裡面的官員升堂所用;郎中用的是第十一塊,叫慎沉;塾師用的是第四塊,叫醒悟;評書、相聲所用的是第七塊,叫醒木;梨園行用的是第十二塊,叫如意。

評書門還有專門的醒木詞:

一塊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

聖人一塊警儒教,天師一塊警鬼神。

僧家一塊勸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

一塊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

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藝論家門。

……

上臺弄完了之後,石家老大小跑下來,在何向東跟前對他說:“你看還缺點什麼?”

何向東滿意道:“不缺了,這些東西就足夠了。”

石家老大道:“那行,那你就趕緊上去唄。”

何向東攏了攏肥大的袖子,左手伸出兩根手指提起大褂下袍離地一寸,大步向前走去,步伐又闊又堅定。待走到桌子前頭,放下提起的大褂,雙手攏在袖子裡放在腹部,淡笑著看底下觀眾,也不說話。

臺下的觀眾倒是毛躁起來了。

“這誰家孩子啊,怎麼跑臺上去了,誰家大人也不管管?”

“這小孩怎麼還穿大褂啊,他還要表演個節目啊?”

“這誰啊?”

還有在底下搭茬的,問何向東:“嘿,小孩,你上臺上幹嘛呢,快下來。”

看到有人問自己了,何向東終於說話:“接下來是由我給您諸位說段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