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裡面有一個難度非常大的節目就是百鳥爭鳴,說是百鳥,但實際上也就只有二十多種的樣子,遠不到百種。
因為人的嗓子畢竟是有侷限的,不可能無限模仿所有鳥類鳴叫。也有一些鳥類鳴叫是能模仿的,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發聲模仿的方法。
就像烏鴉鳴叫,這就是新研究出來不久的,也給口技表演拓展了新的音域。
何向東和牛先生的模仿鳥類鳴叫讓全場觀眾都驚呼不已,中國口技的觀賞性從來都是如此高的。
鳥類模仿完畢之後,百鳥爭鳴的高潮來了,何向東和牛先生兩人鼓動嗓子,各種鳥類的鳴叫聲從他們嘴裡流淌而出,交彙一起,雜而不亂,很和諧,也很動聽。
觀眾們都露出了享受的神情。
臺下坐著的同行還有曲協領導也都嘆服不已。
高玉培的驚訝之情更是無以言表,果然大陸多高手啊,這種表演真是神乎其技啊。
高玉培壓制著很想鼓掌的雙手,他生怕打攪了這完美的演出。
半晌過後,兩人停下,百鳥爭鳴便漸漸消散了去。
“好。”觀眾熱情鼓掌叫好,叫好聲都快能把房頂給掀了。
牛先生臉上笑意更甚,直言道:“過癮吶,過癮。”
何向東忙道:“那你得常來,常來過癮才行。”
牛先生也開了個玩笑:“來過癮啊,我可好久沒過癮了。”
何向東的腦子轉的比常人快太多了,他當時就接著下茬道:“沒事,您等會就別回家了,我給您安排一下,我讓我們張先生洗幹淨等你哈。”
“噫……”全場觀眾都快嫌棄死了。
牛先生也在大笑,看的出來他是非常高興的。
何向東又跟人家閑談了幾句,便把人家送走了,何向東還在臺上,他道:“下面讓咱們李藝振李老先生給咱們唱一段北京小曲,大家掌聲歡迎一下。”
“好……”觀眾非常給面子,掌聲和叫好聲都非常熱烈。
李藝振緩步走了出來,何向東讓人從後面那了個椅子出來,他接過三絃,親自給李藝振配弦。
北京小曲的形式非常簡單,就是後面配一個弦師,前面演員手上拿著兩塊板用來擊板控節奏,然後嘴裡唱曲。
李藝振也是老藝人了,雖然脾氣古怪了一點,但是藝術水平還是非常到位的,唱出來的曲子韻味十足。
唱的也是北京小曲裡面的經典曲目,探清水河,何向東自己在向文社裡也經常唱,但是每個人唱都有每個人自己的味道。
在很多觀眾看來,何向東唱的比李藝振要好,甚至於說何向東唱的傳統曲藝比任何藝人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