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待所收拾行李的時候,蘇七月還在思考著林曉燕臨行前玩笑話。
剛剛送自己回來的時候,林曉燕半開玩笑地說,希望能有機會在演習場上,和自己再過過招。
可能是因為和自己太過熟稔的緣故,這位林參謀長言語之中並沒有避諱什麼。
她很直爽地表示,現階段全軍為數不少的數字化合成部隊中,被她看得上眼的沒有幾支。
蘇七月的數字化合成營,顯然位列其中。
雖然DA師一個師級單位,不應該和一個營級單位放在一起比較。
但是林曉燕卻認為,它是極少數能對自家DA師構成威脅的數字化部隊。
其威脅性,甚至還在幾支旅一級作戰單位之上。
對這位好友的看好,蘇七月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
他對自家數字化合成營的戰鬥力雖然十分自信。
可要說在正面戰場上拉開架勢和一個師對抗,那是開玩笑了。
別的先不說,單單人家火力覆蓋的面積,就足以讓自家合成營吃個大虧。
哪怕是區域性戰場上,自家合成營一時半會兒能抵擋住對方的進攻,也絕不可能長久。
唯一的機會,就是自家合成營主攻,對方DA師主守。
而且,還得是對自家合成營相對有利的作戰環境。
當然了,林曉燕的這番話只是心中唸叨一下而已,是不可能成真的。
不過,她這麼一提醒,倒是讓蘇七月想到自家合成營另一個可以提升的地方。
是的,如今合成營這邊各個連隊的訓練都已經步入正軌。
作戰能力,已經透過兩次實戰演習得到了檢驗。
按照蘇七月的構想,下面要提升的就是這支部隊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
因為重生緣故,蘇七月對未來戰爭中部隊發展方向的把握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很清楚,未來戰爭對一支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將有著極高的要求。
而自家數字化合成營,在這方面相比兄弟部隊已經有了一定的優勢。
但要是用未來五年、八年後的部隊作戰能力來類比,卻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拋開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之外,作戰人員戰鬥意識的差距,同樣不小。
想要在這方面持續進步,就必須要採取更加激進的改革措施。
比如,擴編通訊排,引入營一級電子對抗的概念。
又比如,在武裝偵察排的基礎上,增設一到兩個電子偵察班。
然而這些改革在蘇七月看來,都不如另一個變化。
那就是直接增加特種作戰部隊。
但是這個改革的難度,無疑也是最大的。
常規部隊,特種作戰部隊的組建是有嚴格規定的。
過去至少是軍區級單位,才能組建。
後來才漸漸放寬到了集團軍一級。
這兩年,隨著數字化作戰部隊概念的提出,師旅一級單位中也開始增設特戰部隊了。
比如龍凱峰的DA師,和範英明的數字化合成旅,都已經有了特戰部隊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