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部會議室。
大螢幕正中播放的,赫然是藍方臨時司令部的實時畫面。
就在剛剛,蘇七月對T師的一番分析,吸引了導演部這邊所有人的注意。
第一排的極為首長,杜仲平、譚笑天、鍾元年、高愛國,都對蘇七月的比喻十分認可。
“七月這小子說的很對啊!”
看著大螢幕上侃侃而談的蘇七月,杜總長感慨地說道,“二戰後,美蘇爭霸的核心地帶仍然是在歐洲。”
“而歐洲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非常適合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平推,這使得前蘇戰後的的機械化建設,更趨向於大縱深作戰理論。”
停頓了一下,杜總長接著說道:“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前蘇追求全軍機械化,追求坦克和裝甲車輛的高產量,對設計細節方面,就沒那麼苛求了。”
聽著杜總長的點評,譚笑天也連連點頭道:“是啊,這就造成前蘇的坦克裝甲車在火炮俯仰角、裝甲防護、抑爆效能和人體工程學上普遍弱於北約生產的同類產品。”
“但是憑藉龐大的數量,前蘇在歐洲地區的優勢地位,反而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另一邊的田松仁聞言,就認同地說道:“老譚說的沒錯,當時歐洲大陸的戰力對比,確實是前蘇佔據了絕對優勢。”
“到80年代,前蘇擁有51個坦克師和142個摩步師,裝備了5.5萬輛主戰坦克和6.3萬輛裝甲車、步兵戰車。”
“而以老美為首的北約,加在一起,地面裝甲部隊也僅有不到2萬輛坦克,而且兵力還十分分散。在歐洲大陸,老美處於絕對的守勢。”
聽到這裡,高愛國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所以,前蘇陸軍集團化建設思路,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錯誤吧?”
高愛國這話說出來,大家都是會心一笑。
T師是他麾下的老部隊,剛剛被蘇七月點評一通,又是分析又是找弱點什麼的,他當然要辯駁一二。
杜仲平轉頭看向高愛國,笑著擺了擺手道:“老高,我們可沒有看扁你們T師的意思。”
“事實上,不光是你的T師,咱們陸軍的建設思路,一直就是仿照前蘇來的。集團化作戰,是我軍的一個利器。”
聽杜總長這麼說了之後,高愛國總算是鬆了口氣。
其實剛剛蘇七月分析了一通T師的優勢、弱點之後,他心裡暗暗有些不服氣。
陸軍機械化、集團化的劣勢,他作為曾經的集團軍軍長怎麼可能不知道。
但是你知道弱點,不代表就能攻下來。
否則的話,前蘇在歐洲大陸的優勢,也不可能延續那麼久。
但是蘇七月這小子又說得頭頭是道,好像很有把握似的。
這讓高愛國心裡又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蘇七月佈下的戰術會不會成功。
大家分別發表意見的時候,鍾元年倒是沒怎麼開聲。
杜仲平注意到這一點,就笑著開聲道:“老鍾,你也別閒著,說說你的看法唄。”
鍾元年似乎被杜總長打斷了思緒,回過神來他很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七月剛剛對T師弱點的這番陳述,我還是比較認可的。”
杜仲平唔了一聲:“哦?所以老鍾你的想法是?”
鍾元年目光看向大螢幕,喃喃說道:“我是在想另一個問題……”
聽到這裡,第一排的幾位首長紛紛坐直了身子,豎起耳朵聆聽。
“我在想,T師是走的前蘇的發展路線話,那DA師,無疑是老美的發展路線咯?”
這個問題,大家之前還真沒來得及琢磨。
鍾元年話音剛落,包括杜總長在內,大家的臉色都變得凝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