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軍出征遼國之前,病尉遲孫立帶著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樂和來投。
臨陣得將,杜昱覺得是個非常好的兆頭。
到了三日之期,大軍在河間府外的校軍場上祭旗。在北宋時空,這個年代的人都比較迷信,有的是在出徵前殺囚徒祭旗,有的是宰三牲。
杜昱不管怎麼說都接受了現代時空的教育,他可不會隨便拿人命祭祀。宰了三牲祭旗之後,他還故作玄虛,比比劃劃的做法,搞了一套道教的玄學流程。
其實不管是祭旗還是搞玄學,目的都是給出徵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增加戰爭的爭議性和部隊的信心。
做完這些前戲,杜昱這才下令大軍出發。
由於大軍人數眾多又是分頭行動,倒也互不影響。許貫忠率領的豹滔軍本就要出河間府後直撲瀛洲,因此他們在河間府的西城門那裡集結出發。
杜昱帶領的飛虎軍因為要沿海岸線向北,則穿城而過在東城門這裡集結出發。飛虎軍還好,出城之後向北進軍,一連幾天的路程都是河間府的境內。
倒是許貫忠的豹滔軍,出河間府之後趕路不到五天就來到了宋遼兩國的邊界線上。
此時遼國和金國的決戰就在眼前,整個遼國境內的氣氛都非常緊張,雖說對大宋有所防範,但重心基本上都偏移到上京臨潢府。
邊境上不是沒有遼國守軍,只不過人數不多,也就是一支廂軍的數量,人數在三千左右。守在一座土圍城之中。
許貫忠得到探馬的情報之後並未小視,他知道盡管手中軍隊不少,但也要節省著用。擊潰那三千遼國守軍不難,難的是如何全殲,最好不要走漏訊息。
學習兵書戰策多年,他太知道出其不意的重要性了。哪怕梁山軍攻打燕雲十六州的訊息瞞不下去,也要讓遼國人越晚知道越好。
思索片刻許貫忠就做出決斷,現在不是愛惜手中騎兵的時候,該用還是要用。於是他立刻召集軍中的將領分配任務。
分給豹滔軍的三千騎兵由林沖率領,對豹子頭的本領許貫忠相當放心,所以把最難的任務交給了林沖。
他們要在偵騎的帶領下繞路三十里堵住遼國守軍的退路。
這任務看似不難,實則比較危險。畢竟杜昱提供的都是現代時空帶回來的高畫質版地圖再結合大宋朝廷收集的資料,兩廂對比之後形成的,裡面的錯誤和失真之處肯定不在少數。
而偵騎們的探查也並不是那麼精確,貿然間孤軍深入又不帶輜重最考驗的是膽量和紀律性。
雖說這些騎兵之中並沒有多少梁山泊的老人,但不管是林沖還是許貫忠都相信他們能出色的完成這個任務。
林沖得令率先出發,許貫忠又拿起令箭看向魯智深。
由於唐斌在河間府坐鎮,他的手下大將就剩下魯智深和林沖,雖然補充瞭解珍和解寶,但他們兩個初來乍到還在適應軍中的生活,並不適合在此時出戰。
也不能說就只有魯智深一人可用,當初他和陳達在河北兩路整合山寨勢力,還是收了許多小弟,只不過那些人武功不如他們,名氣更是幾乎沒有,但還是可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