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小謝啊,你這可是求才若渴啊。”陳濤將謝彩文的表現看在眼裡,打趣道,“既然下午還有比賽,而且是接力賽,剛好我們也一起看看情況。”
“話說陳老,我們聊了半天,怎麼沒見你提起看中了哪個學生?”
謝彩文回過神來,他對陳濤頗為瞭解,能大方的給自己推薦優秀種子,自己怎麼可能會空著手在一旁看笑話。
“嘿,你小子還惦記上我的人了啊!行,下午一起帶來讓你測試下,”陳濤單手叉腰指了指蘇祖,“和小蘇同學昨天一起跑100米的那個第二名就是了。”
“果然是他。”
蘇祖一聽陳濤說起這個,立刻就想起了他和張傑華討論的那個江臨中學的小個子,前半程爆發力極其出色,昨天百米決賽跑了第二名。如果蘇祖沒出現,另一個時空裡就是他跑了百米第一,然後被陳濤選上去了市舉重隊。
“你陳教練眼毒,這點建平市哪個不知道,我下午真得好好看看你選中的這位同學。”
謝彩文可是知道陳濤在舉重運動員的選材上很有一套,在他手上訓練過的選手不少後來進了省隊國家隊,各個賽場都表現不俗。
在運動員選材上,教練員的許可權極大,除了科學分析選手的資料,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更加註重將來可能達到的上限。
在初中小學階段,很多時候各個專案的教練員並不是以學生的成績為參考第一因素,而是會觀察譬如四肢協調程度,身體發育程度,骨骼密度,肌肉彈性,柔韌性等指標。
換句話說,經驗佔了很大部分,看一定的眼緣。有點像浸潤古董多年的老手辨別老物件的真假,藝考時藝校老師面試學生,這見得多了,一望之下基本就八九不離十。
後世蘇祖曾聽一個在北體研究生講,當初他在某個北京二三流小學生運動會裡做裁判,一個60米短跑結束後,有兩個清華附小和北大附小的田徑教練,同時看中了60米短跑比賽裡面的第三名,想要問問人家家長的聯系方式。
問兩個教練怎麼就看上了?人家模模糊糊地也就是說協調性好,看著不錯之類。想想這第三名小學生的際遇,這是一套北京市學區房才能辦的事。
蘇祖見這兩名教練提起了要招收到舉重隊的另一名選手,頓時有了些想法,朝謝彩文和陳濤禮貌地說道:“兩位教練,如果沒有我的事的話,我就去給我的同學加油了,他是跳遠第一,我得去給他加油了。”
“你還有同學在跳遠,是哪一個啊?”謝彩文笑著問道。
“就是跟我一起跑200米第二名的那個同學,他跑得也很快的。跳遠很厲害。”
“哦?”謝彩文微微驚奇,“你那同學叫什麼?剛剛200米第二名就是他?”
200米的決賽謝彩文看得清清楚楚,雖然主要注意力放在蘇祖身上,但那個第二名後半程沖刺的速度可是看在眼裡,兩人最後到終點拉開了其他選手一大截,好像最後都跑進了25秒。
“對,是他。名字叫張傑華。”蘇祖點頭道。
“那個,陳教練,你看現在我們也沒事,要不,一起過去看看。”
謝彩文來了興趣,200米在初中生這個階段能跑進25秒,怎麼也說得上是好苗子了,反正既然來了,看看也不妨事。萬一這次下來能夠撈到兩個好苗子,那也不枉大早晨國道裡奔波三四個小時的車程。
“那就去看看吧。”陳濤無可無不可,看謝彩文有興趣,跟著轉轉也好。
蘇祖走在前面帶路,張傑華的跳遠他是知道,校運會的時候跳了6米15就拿到了第一名。
但是因為他沒有參加跳遠比賽,不太確定這個成績在縣運會能跳到多少。
他這一番話,就是想讓這兩個教練關注一下張傑華,萬一不小心被看上了,或許能改變他早早輟學的命運。
至於這樣做到底對不對,蘇祖也懶得細想,但內心總不那麼希望一個有點天賦的苗子,就這樣早早進入社會,為了生活奔波浪費了天賦,最後泯然眾人矣。
眾人來到跳遠比賽區的時候,跳遠比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依舊是每人三次試跳機會,取最好名次的前六名。簡單粗暴,不需要預賽決賽,也沒有跳高的高度限制,直接取的就是最好成績。
蘇祖過來的時候,正看到張傑華坐站在沙坑一旁發呆,跑過去拍了拍他肩膀,“你發什麼呆呢,剛才跳了多少?”
張傑華伸了個懶腰,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也不看看哥是誰,目前排名第一,6米25。”
“6米25?比你校運會跳的6米15遠了1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