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七年後 時間一晃就到了七……
時間一晃就到了七年後。
一九七九年, 也是七十年代最後一個年頭。
或許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八十年代,七九年一開頭就發生了幾件大事,國家和老美那邊建交了、上面宣佈建設經濟特區了、還有猴子那邊, 年初就開始打仗了, 到年中的時候, 革委會又正式解散了……
其實真要說的話,從七六年那會兒, 革委會就不行了,以前拽得二五八萬,看誰不爽就搞誰的紅袖標一夜之間就從街上消失了, 被下放到牛棚的老教授們都被放回來了……
文綺她們報社因為這事兒狠狠慶祝了一番, 她們報社以前有過被革委會針對的經歷, 有老記者就因為說錯了一句話, 就被拉去批鬥的。看著革委會那群王八蛋真的倒臺下去,大家都直呼痛快。
外面這些風風雨雨倒是沒有給家屬院裡的重任帶來多大改變, 不過要說沒一點影響那也不是。
其實院裡這幾年的變化不小, 首先就是添丁進口。
這幾年院裡添丁進口的人家可是不少, 像是後院的老王家,中院的郭家,還有前院的趙家、文家,這都是有結婚的人家。老王家和趙家是娶媳婦兒,郭家和文家是嫁閨女。
是的, 郭紅梅結婚了。說起來,郭紅梅比文綺還早兩年結婚呢。和當下大多數人的婚姻一樣,郭紅梅跟她愛人是相親認識的,對方長得不錯,性格也老實, 還願意入贅,完美地滿足郭紅梅的要求。就是有一點,對方不是城裡人,是鄉下的,而且沒有城裡的工作。不過郭紅梅一點沒介意這個,反正她有工作,能掙工資,養個男人罷了,還是養得起的。
郭紅梅家裡只有她和她媽兩個女人,還帶著一個只會吃奶的孩子,生活上到底是有些不方便的,她就想找一個心甘情願入贅,幫她照顧家裡的男人。所以在問過對方願意入贅之後,她飛速地就領了結婚證。
等院裡大家夥反應過來的時候,郭紅梅已經把對方領進家門了。
院裡人知道郭紅梅這麼草率的就結婚了之後,都撇撇嘴,覺得她這事兒幹得不行。就見了兩面,連對方是什麼人都不知道呢,也沒有正兒八經的走個過禮,而且心甘情願入贅的吃軟飯的男的,能有什麼好的呀。
外面風言風語,說什麼的都有,不過郭紅梅和她愛人倒始終不為所動,兩個人安安心心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別說,這倆人感情還挺好的,雖然兩個人是相親認識的,沒有什麼感情基礎,但兩個人性格合拍日子過得也不賴。郭紅梅脾氣急心眼少性子直有點小傲嬌但她有一點好,那就是能聽得進去別人的話。她愛人性子溫柔,不愛跟人起紛爭,比郭紅梅會來事兒,心眼多,但也不是會算計人的那種人。
要讓文綺說,兩個人正好互補了,所以日子過得好。
婚後六年,兩個人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倒是兒女雙全湊了個好。再加上郭俊鋒的兒子虎頭,三個孩子湊一塊,郭家倒是整天都熱熱鬧鬧的。
相比之下,文綺的進展就緩慢多了。
文綺和沈誠是七二年確定的戀愛關系,兩個人這麼談戀愛就是三年,一直到七五年,兩邊的家長都開始催了,文綺和沈誠才開始考慮結婚的事兒。
文綺到不是抗拒結婚,只是她一直都覺得自己還是小孩,沒有做好進入一段婚姻的準備。一直到七五年底,沈誠辦案的時候受了重傷,她聽到訊息,心急如焚地趕到醫院,卻只能等在手術室外面,什麼都做不了,甚至不能以家屬的身份給手術同意書簽字。
在那個瞬間,文綺心裡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和沈誠領結婚證。
索性沈誠傷得不致命,手術做完,很快的就被醫生從手術推了出來。
沈誠在麻藥的作用下昏迷了一天,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文綺正守在病床前看著他,看見他睜眼,文綺開口就是一句:“我們去結婚吧。”
沈誠迷迷糊糊還以為是自己麻藥勁兒沒過,産生了幻覺。
不過看著文綺的臉,他還是點頭了。
“好,我們去結婚。”
當然,後來沈誠也知道自己不是處於幻覺之中,不過在他傷恢複得差不多了之後,他還是第一時間就跟文綺一起去民政局領了證。
結了婚以後,沈誠就跟著文綺一塊住到了文家,外面也不是沒有人笑話沈誠是給別人家當上門女婿的,但沈誠覺得無所謂。
他家除了他都沒有別人了,他去給文家當上門女婿怎麼了?
不過結婚是結婚了,文綺和沈誠倒是一直都沒生孩子,因為文綺去考大學了。
文綺和沈誠是七五年年底領的結婚證,說是七五年年底,但距離七六年元旦過年也沒兩天,所以說是七六年結婚的也沒什麼問題。
剛結婚兩個人沒打算要孩子,一是因為兩個人都沒做好心理準備,二是因為兩個人工作都忙想先把事業上的事搞定好,再去想這些事兒。
所以兩個人一直做著避孕的措施。
這一做就做到了七七年,七七年夏天那會兒,文綺就聽說上面有意要恢複高考,她當時就有點t意動。要不是因為高考取消,她原本高中畢業就是要去考大學的。現在聽說有望恢複高考,她肯定是想要去試試的。就算考不上也無所謂,她就是想去試試。
她把心裡的想法跟家裡人說了,文立新和顏之芳不用說,他們倆舉雙手雙腳支援文綺去高考。沈誠對這件事也是相當的支援。
他還特意去找人借了高中的教材還有輔導資料。
就這樣,文綺從夏天就開始複習,等到後面十月份恢複高考的訊息正式公佈的時候,文綺已經比同屆的考生提前複習了兩個多月。
恢複高考的訊息就像是一場旋風,很是在衚衕裡掀起了一陣波動。
有子女下鄉的第一時間就跑去郵局給子女信兒了,讓他們早點複習爭取考回北城來,就算考不回北城,能考上別的大學也好啊。起碼可以不在生産隊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就算留在城裡沒下鄉的,大家這心裡也不是一點波動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