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是一首頗具古典風琵琶曲,弦弦切切的聲音如冰泉般冷澀,別有一番如泣如訴幽冷哀怨。
舞臺的光線被調的很暗,觀眾只看到一個婀娜多姿的女子剪影。
她身穿旗袍,低手垂眉,纖細的指尖在琵琶弦上撥弄慢撚,那一聲聲悽涼婉轉的弦聲似乎可以滲入人心。
一曲終,琵琶女沉吟了會,把琵琶抱在身前站起,舞臺暗淡的燈光漸漸被燈光師調亮,穿著條紋深色西裝的主持人拿著話筒從舞臺中間走了出來。
“感謝周女士給我們帶來這麼一曲精彩的琵琶曲,簡直如仙樂入耳。”
身著複古旗袍的女子露出淡淡的笑容,跟觀眾鞠了個躬便抱著琵琶退場,把舞臺交給主持人。
“接下來便由我老王給各位觀眾介紹本期尋訪到的古老技藝,我們的傳統絕技—傳拓。”
“各位聽到這個名字估計會覺得很陌生,我們來欣賞大螢幕上的這些碑文畫卷。”
最先出現的是一篇唐代銘文,主持人拿著話筒站到一旁,介紹的聲音沉穩有力。
“在沒有照相裝置的古代,去荒郊野嶺臨摹石碑是件費勁的事情,往往出錯一個字便廢了。”
“但我們的先人很聰明,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拓印,拓印說起來也簡單,便將帶有濕意的宣紙覆蓋在碑文上,然後用沾著墨汁的拓包撲打,靜候一會,一張完美的拓畫便出現了。”
“這個過程我老王說起來簡單,但詳細到具體的步驟,卻是需要長年累月練習打磨。”
怕自己說的太快,主持人說話的聲音頓了下,大螢幕上的畫面開始切換,原本肅穆厚重的碑文拓本被換成一張張精美卷軸。
“在古代傳拓除了被應用在碑文上,還廣泛運用於各種古物的拓影。”
“螢幕上這個大鼎全身像便是運用了這個絕技。”
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大螢幕的卷軸徐徐展開,畫的中央是一個造型奇異的大鼎,青銅泛黑的大鼎上描繪裝飾著獸紋,雲紋,大鼎的四角各伸出一個卷著粗壯獸角的羊頭,羊頭嘴巴微張,嘴裡似乎含著一顆寶珠。
“隔著大螢幕老王知道大夥看的不真切,經由協商老王透過有關部門,跟外國使館溝通從國外的博物館中申請好一件流落在外的拓畫珍品。”
“這件唐朝拓畫名叫”鬼城酆都”遊河圖,此畫歷史悠久,中間遺落民間流轉多次,最終被海外博物館收藏,其中還引發了一段奇妙的愛情故事,下面有請各位欣賞。”
做這期《尋找古代失落的的技藝》的綜藝節目,為了使觀眾對所介紹的節目內容有個清晰認識,往往都會請正當紅的演員演出一場從文物歷史中挖掘出來,改編的故事劇目。
主持人話音剛落,整個舞臺的燈光便再次暗了下去,淡淡的霧氣從兩側蔓延開,穿古裝的一男一女演員出現在眾人眼前。
從小儲物室出來,雲衣跟沈疏影分開後,便立馬趕回到了集合演出的後臺。
看了眼懸掛在牆壁上的掛鐘,她心裡怦怦直跳,只差一點,便來不及了。
她是最後出場的,演女主的外孫女,她還有時間準備下。
這場舞臺劇時間不長,作為一個最後出場的配角,她演出的時間便更短了。
所有她只能盡力演好,讓觀眾留下點深刻印象。
“準備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