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士元自第一次上課得了老道士認可之後,終於像其他同門一樣認真教導起來。幾日相處,在柳士元眼中,真正出彩的其實也就那麼幾個,除卻天資出眾的未婚妻馮柳,就有來自海外島國蒹葭公主,海外散修可歡,惠清,李子聰,柳士元老鄉李聰等。而在那些天才眼裡,柳士元並不如流,只是他身為馮柳的未婚夫,是以入了那些天才的眼。
除此之外,千年大劫雖然近些年才開始,但問道宗在此之前仍然按照規矩收徒,故而在這一代弟子之中,柳士元等人到底來晚了些,若是算上不知名的師兄姐們,恐怕柳士元更加寂寂無名。
蒹葭公主雖貴為公主,但自身天生殘疾,左腳有些跛,外表楚楚可憐,極其敏感,但其實內心堅韌,對自己認可的事有很大的認同,顯得極為偏見。與柳士元同為水性靈根,但天賦較好。可歡有些老好人,常遊刃於諸人之間,與蒹葭公主交好,畢竟同為女性,為土屬性靈根。
惠清,此人天賦極好,是與馮柳齊名的修仙者,火靈根修士,煉器似乎有天賦。李子聰倒是一如既往的練劍,最近在劍冢採集金屬性劍氣,有意走劍修一道,是金靈根修士。說到這個,問道宗以氣劍幻為首,任何一個真傳弟子走出師門,都必有傍身之技。
練氣是為道之本,是修士長生久視之根本,就連柳士元,也早就從《北冥歸藏》改弦易轍,投入《望月訣》的懷抱。但到底每個人體質不同,即使同修一門法訣,也不見得藏精納氣就相同,但比起外界散修,至少多了三成之多,而這也是問道宗坐穩第一仙門的根本。
問道宗自稱劍法高絕也並不是屈名。這是得了劍氣宗劍道祖地的認可,雖然劍氣宗僅僅是認可問道宗祖傳劍法劍破蒼穹,但這一招目前只能由合體期施展,是以有些有心人認為,這無疑是盟友間的奉承罷了,對於此事,問道宗也不理會,欣然笑納。唯有幻道一脈,至今寥寥,大成者只有問道宗幾個祖師而已,之所以擺在上面,無疑是希望後輩子弟努力,以發揚光大。
柳士元修煉幻術,也是得了孔達暗中大力推動。
在場眾人只有李子聰與柳士元交好,常常纏著柳士元練劍。李聰跟可歡一樣,性格奸猾,在場諸人之中與李子聰互相看不順眼,經常掐架,是土靈根修士,也是典型的防禦性修士,除卻當日與柳士元有所交流外,其餘時間不太理睬。
柳士元在眾人眼中,似乎只有一個李子聰看得起他。對此他並不介意什麼,雖說大家一同在問道宗修行,但也有遠近親疏之別。特別是第一天老道士在眾人如此對他,以至於眾人都對他甚是不屑,即使後來老道士同一對待,也沒有掰過來。
柳士元不僅在老道士所在好學堂處學習修仙知識,問道宗也有其他熱愛教育的修仙者。按柳士元看來,除卻趙成最為博學之外,其他人都顯得各有專攻。魯大粗擅長煉丹,似乎對煉丹很有心得。趙成曾對人言,若想結成金丹,最好多接觸一下丹藥的煉製過程,因為就結成金丹而言,與煉丹過程可謂相似,所以魯大粗有一段時間很是受歡迎。
就丹藥而言,最為基礎的辨別草藥,藥性等就要一一熟知,不然即使煉丹,煉了出來也不知道什麼效果。其次煉丹還需要看各自比例,手法等等。不是說有了丹方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練出來。比例如果不知道的話,很容易炸爐。手法更是不傳之秘,是以人人掃帚自珍。柳士元在第一次煉丹就獲得成功,這讓其很是得意忘形,以至於出了大丑。
柳士元聞了聞丹藥味道,本以為沒有問題,其品質也上層,所以吞了進去試試,結果鬧了半天,沒有多大效果,還有些毒性,是以趕忙求救魯大粗,被魯大粗搶救了過來。幸虧柳士元身無分文,只得藉助問道宗煉丹室煉丹,而魯大粗常年在煉丹室坐鎮。
而馮柳見煉丹危險,專注符籙一道,對於其他修行三大技藝只是吸取知識,暫時不接觸過多,反正孔達是走符籙一道,也算是承師法統。柳士元見第一次成功反而有些想選擇丹藥一道,然柳士元明顯在符籙一道走得更長遠,是以丹藥一脈只選擇一種丹藥流派輔修。
丹藥流派很多,以天地元氣而成的氣丹,需要對天地元氣十分熟悉才可以走這一道,目前來說,柳士元並沒有好的榜樣珠玉在前。柳士元選擇的正是氣丹道,反正他《北冥歸藏》就是區分天地元氣而吸收想要的元氣,所以修煉事半功倍。
其餘還有草本道,簡單地說就是草藥。柳士元就是第一次用了草藥煉製成功之後差點毒發身亡。至於藥石流和獸本流,是一些含有特有藥性的石頭,以及一些獸的身體某個部分所組成,流派的人也很少。所以柳士元壓根沒有考慮,只是考慮到有些元氣轉化需要而吸取其結構知識,以作備用。
樊思仁性格古怪,是煉器宗師,就打鬥而言,好的器物是得勝的不二法寶,柳士元因老蘇之故得了極品仙器“鬼靈心竅”珠是任何人都羨慕不了的,只是現在因為修為低下,能發揮出來的能力不多,目前僅能夠推動幻術大陣,以迷惑敵人,不過這也讓柳士元對幻術一道更加精深。所以器道也有一段時間很受歡迎,不過因樊思仁性格古怪而招人厭煩,後期只有以惠清為首等喜好煉器者經常陪伴一旁以求得樊思仁指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樊思仁據傳其雙修道侶在一次修煉走火入魔,其性格越發古怪,因柳士元早早就有雙修道侶,且馮柳的天資太過驚人,相反柳士元太過中庸,於是對柳士元橫眉豎眼,經常找茬,是以柳士元早早放棄此道,反正走光珠裡也有煉器的知識,不見得就一定要依靠此人。倒是馮柳,見樊思仁如此針對,於是也退了出來,說這個人心思早就歪了,跟著他學,遲早有一天也心思不正常。
但樊思仁到底確實是練器宗師,也有些人追隨在右。所以柳士元對器道不太瞭解,但即使不瞭解,兩人也需要煉器,最起碼煉器的基礎知識也要掌握,於是偶爾與馮柳一起走入“鬼靈心竅”世界,在道書館裡如飢似渴的看了起來。
偶爾與旁人切磋交流時,偷學他的器道知識取長補短。
符籙,是修仙者把天地元氣按照一定脈絡的存入符籙之中,若能繪製成功,可用功能甚多,故而受大眾歡迎。
敏仙子是除趙成外最為博學之人,但就符籙而言,敏仙子不愧為眾人之首。性格外冷內熱,又大方得體,對柳士元與馮柳很是看重,只因孔達當年對其也有符籙入門之恩。後聽聞敏仙子是魯大粗的雙修道侶,但人云亦云,也沒有人敢去詢問。
柳士元自在好學堂上了第一門課後,敏仙子就已經從趙成得知此人,是以對柳士元另眼相看,誰不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弟子異於常人呢?只是柳士元終究是孔達門下,但也不妨礙敏仙子照顧後輩拳拳之心。
劉錦是一個孤獨老頭,是陣法宗師,但喜歡者不多,柳士元因“鬼靈心竅”珠之故對煉器和陣法很感興趣,只是不知為何招惹了劉錦,經常被劉錦捉弄。
待到劉錦授課時,這是所有修仙者最不喜歡的,陣法才是最耗費資源的,不僅要懂得知識,還要有東西佈置陣法,除非自身財富驚人,才可以走這條道。柳士元猜測,這老頭估計是研究陣法,所以是最富的人,也是最貧窮的人。沒有資源,兩個人在一起能幹嘛呢?簡單的陣法大家都可以佈置,是以陣法漸漸無人問津,劉錦孤獨太久,只有柳士元,馮柳,蒹葭公主以及可歡,李聰過來尋他,故而劉錦經常捉弄柳士元。柳士元被他捉弄到有些陰影,見陣法基礎有些瞭解之後,也漸漸少去了。後期從道書館瞭解了更多的陣法,與劉錦互相交換,也各有所得。
是以丹符陣器四者為修仙之本,但即使是隻有這四種,其流派也各有分支,高低難斷,只看自身,所以修仙者除卻學習一下簡單的基礎知識,也只會選擇其中一種堅持下去。
此外,還有問劍堂,內裡有一些自認劍法高絕的劍修在教他們劍法,有時候,一些不知名的前輩也會前來教導。那些所謂的教師不說,是以他們也無法知曉。此外問道宗還有教導道術等,以趙成為主,而這由馮柳領頭。道術是修仙者感悟自然參悟而來,可暫時借用天地法則的術法,而符籙正是記載這些道術,以作備用。
柳士元在第一次進門時所見到的那些修為高絕的前輩,也在各種課程先後客串出場,除卻一個少年模樣,劍眉星目的少年人。柳士元那時還在想,這少年何時出現,會教授什麼,結果經過幾輪課程的教導,少年人一直沒有出現。
問道宗自然也有打鬥課程,為促進修仙者的修為,打鬥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修仙者在打鬥中悟道是經常發生的事,有的是劍法,有的是功法,甚至有人因此突破一個境界。要知道,在後期,境界的突破會越來越難,修仙者不僅需要每一次的厚積薄發,還需要對境界的感悟等等。
此外,打鬥也是為了解決恩怨。人多了,肯定會有些摩擦,是以道宗內也設定有打鬥臺,其後又有演法臺,生死臺等等。再者修行並不是安逸之道,不管是九州內鬥亦或外界來襲一直都是如此。
喜歡扶搖仙道請大家收藏:()扶搖仙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