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我們該怎麼辦?現在國主不在了,你必須振作起來啊!”
“既然樓蘭什麼都不做,我們也不能輕舉妄動!”
“吃掉樓蘭,這是名正言順的好機會!”
“怎麼樣,我們要不要協助樓蘭,他們怎麼說都是我們的世交之國,但如此明顯的通敵也……”
正如班朝所料,他從樓蘭陣中走出,不少西域軍就陷入了混亂,這和樓蘭是個外交型國家有關,也有巧妙利用西域各國被匈奴和蘇斯輕視的現狀在內。
班朝收集過不少情報,無一不表明西域各國中只有那幾個大國能夠得到蘇斯和匈奴的實時情報,實力弱小的國家,大部分都呼之則來、揮之即去,利用他們對現狀的不瞭解和對蘇斯的不信任,班朝輕而易舉就讓他們産生了迷茫。
但這僅限部分國家而已。
“不用慌,我們緊跟月氏國的腳步就好!”
“如果我們一動不動,艾提拉陛下一定會秋後算賬,繼續前進!”
“把那個家夥殺掉!”
對於這種理智的國家,班朝也是有辦法的。
不一會,一個小國國主的頭顱就被班朝帶到了另一國之中。
“我如約帶來了他的人頭,還不快快執行我們之間的協議,想讓聖女大人等待多久?”
協議當然是子虛烏有之事,但這是一個宗教觀念較濃的國家,偏生在審問該國被捕將軍時,他發現那將軍居然是別國間諜。而且他還供出了這個國家內部還潛伏許多他國間諜,由此這個國家便被班朝選為了“內應國”。
果然,即使國主想要否定,但馬上就有別的國家前來攻打他們,而對於任何一國來說,束手就擒都是不可能的事。而類似的把戲,還有一國可以利用,於是在被班朝玩弄了兩次之後,按兵不動的樓蘭和追隨樓蘭的幾個國家坐不住了。
莫非……真的有不少國家已經倒戈?
真正瓦解西域三十六國的卻是這之後的一件事——
“愚蠢,這群蠢貨!”初步瞭解情況之後,月氏國主大怒。
作為西域最強之國,月氏讓一半兵馬繼續向戰艦方向進軍,自身則是領著餘下一半大軍殺向那兩個被班朝利用的國家。
別看只有一半兵力,西域三十六國實力差距之大,月氏僅僅一國就擁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即使減半,也不是這些小國中的小國能抗衡的。
不過,烏孫國除外。
班朝的計劃裡,到月氏開始行動就差不多終結了,他無法動搖月氏,充其量讓其損失大一點,但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
烏孫過聯絡上了他。
“能不能假裝站在月氏那一方?”
擁有四分之一兵力,西域三十六國排行第二的烏孫國赤果果地表現出了他們想要取代月氏的野心。
不,正因為同是大國,烏孫非常明白只有自己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為宋國、蘇斯、匈奴什麼的賣命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只不過跟隨匈奴蘇斯這一大腿在眼下的情況下比較佔優,事後可能可以吃比較多的剩菜,但既然月氏已經做了,烏孫再這樣做就毫無利益可言了。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幹掉月氏,還是以大義的名分幹掉他們。
班朝豁了出去,拼命突入月氏軍中,毫無疑問,月氏就是他之前判斷的不能輕易突入的軍隊,但早有預謀的烏孫國反應比誰都快,僅僅是班朝向著那邊逃的時候,他們就召來依附自己的西域國,向月氏發起進攻。
四分之一打三分之一的一半,還是在班朝沖入其中大亂陣腳之際,結果誰都能預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