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這些時日頗有些清閒,少了崔炎這個狐朋狗友,他覺得生活竟變得索然無味起來。就連夜間偶爾去平康坊喝花酒都覺得無趣的要命。
他家中人口眾多,他又是庶出,生母不過是個不得寵的妾室,嫡母忙著自家子女的科舉婚姻,一時根本也顧不上他。因此,他雖今年已二十有餘了,還沒正經說上一門親事。
平常無事時,他不是去西市鬥狗,就是去東市閒逛。他生『性』好動,不比崔炎,在哪裡一坐就能坐一天。
這日他又不當值,便於街市上隨便找了個小酒館,預備打發下時間。因幾個約好的同僚還未到,他便先要了一壺梨花醉,一碟冷盤並些椒鹽花生,坐在二樓臨街的雅座旁,邊吃邊等。
這邊他正一粒粒搛著花生米往口裡放,一面眼睛也不閒著,只管瞥著往街面上看熱鬧。
不經意間,他的視線頓住了。嗯,好似看到了一個熟人。再一看,卻又不是。
他便不由得皺了皺眉,不解此時為何倒想起了她。不過那個小娘子,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叫阿齊吧。姓什麼不清楚,不過她還有個姊妹叫阿姜,目下在新城公主府做侍女這肯定沒錯。
阿齊阿姜,恰好是齊姜。陳合肚子裡本來沒有多少墨水,卻恰好知道這個典故。本朝先長孫皇后編纂烈女傳,這個齊姜就位列其中。在陳合看來,大約不大不小也勉強算是個歷史名人。
能知道這些,對不學無術的陳合來說,委實不容易。只因他幼時曾頑皮打翻了墨硯,汙了幼妹的習字紙。彼時又看不得她哭的那幅可憐樣,只得耐下『性』子,幫她重新臨了一遍,其中就有這幅齊姜篇。
抄書這種事,在陳合這裡實在是一等一的苦差,陰差陽錯,倒就此記住了這個名字齊姜。
想來這對雙生姐妹的父親取這個名字,約『摸』也是希望女兒們能夠如同齊姜一般,長成後可以輔助各自夫君,做個賢妻良母,以此振興家業的緣故。
那個阿姜他見過,倒是甚為貞靜嫻雅,進退有度,來日或許能不辜負乃父一片苦心。而這個阿齊,他不由想起當日於破廟時情狀:輕功甚好,果然是“動如脫兔”;只可惜“靜若處子”就有些困難,靜若“瘋子”倒是勉強算得上。
想到此處,陳合不由得咧嘴一笑。這一開心不要緊,那搛著的花生米卻一抖,掉了。他低頭看時,卻見一雙黑『色』官靴停在他面前。他漫不經心舉目一看,居然卻是崔炎。
一見是他,陳合立時便將雙腿抬起,架於對面長凳上。目不斜視,也不看來人,卻將桌上花生連碟端起,一併筷子也不用,直接用手指一顆顆拈著吃起來。擺明一幅我很忙,沒空搭理你的架勢。崔炎看他裝模作樣便也不去管他,徑直在空位處坐下,執壺自斟自飲起來。
如此片刻過後,到底還是陳合掌不住,只將吃完的瓷碟往桌上一擱便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有話就說,有屁快放!”
崔炎也不在意,只從懷中掏出一張兩折薄箋,置於桌案後道:“你曾與我說過,你的生母,乃是苗女。不知可否將此圖樣遞與她,勞她看看是否識得?”
陳合聞言倒也不多話,便拿起來揣入懷中。口中只嚷道:“無事了?那還不快滾!”
崔炎無奈笑道:“如今升了右郎將,果然脾氣大了。”
陳合聞言立時急眼道:“到底是誰官威大?自去了大理寺,便把一眾兄弟撇在一邊,只怕大街上撞見,你也會裝作不認得了。怎好意思反說我?”
崔炎無言以對。他入大理寺後,的確少與這些舊日好友再打交道。
大理寺便如同當今朝堂一般,多是士族親貴居於顯職。他形單影隻,孤身一人,那些隨『性』放浪、徒然惹人非議之舉怎能再有?他無有家族亦無有朋黨,他的進身之階,唯有成為“直臣”一途。而“直臣”,歷來是不能有太多朋友的。
陳合見他垂首默默,心中反倒先不忍起來。崔炎畢竟與別不同,他們少年相識,且他於己又有救命之恩。他們身世相近,脾氣相投。縱使十年不見,再會相信亦是莫逆。
他現下如此,陳合雖不全懂,但大約心中也明白幾分。一時面『色』緩和下來,便將腿放下。直起身來道:“換個地方吧,許久不曾與你聊聊了。”
語畢二人似有默契,也不再多話,即一前一後步出酒館。
……
大明宮祈雲殿裡,義陽公主李下玉此時正有些坐立不安。得益於母族的優良血統,她的面容亦是麗質天成,頗為明豔。
此刻雖然心下焦急,倒也沒有多少『露』在面上。她本是天之驕女,乃是今上頭一個公主,襁褓中就已倍受關愛。可如今,卻不得不收拾起所有天真直率,只因武氏的到來,已讓她和她母親的地位岌岌可危。
武氏如今已是寵冠後宮,諸人均不約而同,只盼於蟄伏中等待一個時機。而這個時機,可能就會在今日來臨。她不想,也不能錯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個送信的小黃門此刻正滿頭大汗地往祈雲殿來,卻恰巧迎面撞見聖上與武昭儀正欲往太『液』池遊湖。
昭儀於上月又被診出有孕,時已立秋,卻燥熱不減,武氏於孕中尤其汗多,夜間總休息不好,今上本來是想讓她散散心,她卻興致不高,因不便拂陛下好意,只得強打起精神應付罷了。
這內侍不想此地遇見聖駕,於是趕緊避到一旁,只等他們過去。武氏乘輦經過他身邊時,似是無意間,瞥了他一眼。他一時看見,頓時心如擂鼓:只覺這位嬌豔『婦』人分明貌美無雙,卻又好似目有刀劍,不由心中一震,忙垂首下去強自鎮定。
他躬身待聖上一行走遠,便趕緊向前。卻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知何時,已於身後多了個尾巴。他自己卻全然沒有覺察,只徑直往祈雲殿方向而去。
李下玉終於如願得到了她想要的訊息。
聽完那內侍呈報,她又細細詢問了一番,良久後方揮手示意他退下,又獨自於殿中頗多思量。終於還是趁著日暮挽上披帛,對從人道:“隨我去一趟清寧宮皇后娘娘處。”
宮人聞聽吩咐,不多時便自有內侍抬輦於殿前等候。她便從容登上輦轎,去了。
李下玉這邊剛出祈雲殿,那邊已有人報與柔儀殿武昭儀處。來人指殿中具體說了什麼並不大清楚,只那內侍走後,公主不久卻出發去了中宮皇后處。武氏當下更不遲疑,立時便問道:“陛下現在何處?”
喜歡長安逐月請大家收藏:()長安逐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